[实用新型]压电反馈模组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002970.6 | 申请日: | 2020-01-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4007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发明(设计)人: | 邱智元;朱晃亿;庄集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昌欧菲生物识别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17/00 | 分类号: | H04R17/00;H04R17/10;B06B1/06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史治法 |
地址: | 330029 江西***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电 反馈 模组 装置 | ||
本申请涉及一种压电反馈模组及装置,所述压电反馈模组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压电振动单元、基底以及第二压电振动单元,所述第一压电振动单元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电极层、第一压电振动层以及第二电极层,所述第二电极层位于所述第一压电振动层靠近所述基底的表面;所述第二压电振动单元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三电极层、第二压电振动层以及第四电极层,所述第三电极层位于所述第二压电振动层靠近所述基底的表面;其中,所述基底上设置有用于产生共振的共振腔,以增大经过该共振腔的振动波产生驻波的振幅。从而增大相同驱动条件下压电反馈模组的振动位移量,提高了压电反馈模组的能量转换效率、振动或发声的效果,扩大了压电反馈模组的应用范围。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压电反馈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压电反馈模组及装置。
背景技术
压电材料因具有材质柔韧、低密度、低阻抗和高压电电压常数等诸多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水下超声测量、压力传感、换能器及压电聚合物电声器件中。其中,换能器是将机械振动转变为电信号或在电场驱动下使压电材料产生机械振动的器件;压电聚合物电声器件主要利用了压电聚合物的逆压电效应,即,使压电聚合物在电场力的驱动下振动发声。
然而,传统的压电材料一般具有压电应变常数偏低的缺点,使其在应用于有源发射换能器的过程中受到很大的限制,并且在逆压电效应下的振动位移量较小,导致振动反馈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在相同的驱动条件下具有更大振动位移量,且应用范围更广的压电反馈模组及装置。
本申请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压电反馈模组,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压电振动单元、基底以及第二压电振动单元,
所述第一压电振动单元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电极层、第一压电振动层以及第二电极层,所述第二电极层位于所述第一压电振动层靠近所述基底的表面;
所述第二压电振动单元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三电极层、第二压电振动层以及第四电极层,所述第三电极层位于所述第二压电振动层靠近所述基底的表面;
其中,所述基底上设置有共振腔,所述共振腔用于通过共振增大经过所述共振腔的振动波产生驻波的振幅。
于上述实施例中的压电反馈模组中,通过设置依次层叠的第一压电振动单元、基底以及第二压电振动单元,并设置所述第一压电振动单元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电极层、第一压电振动层以及第二电极层,所述第二电极层位于所述第一压电振动层靠近所述基底的表面;设置所述第二压电振动单元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三电极层、第二压电振动层以及第四电极层,所述第三电极层位于所述第二压电振动层靠近所述基底的表面;使得第一压电振动单元与第二压电振动单元产生的振动波之间可以产生谐振。通过在第一压电振动单元与第二压电振动单元之间的基底上设置共振腔,增大所述第一压电振动单元与所述第二压电振动单元的振动波经过所述共振腔产生驻波的振幅,从而增大相同驱动条件下所述压电反馈模组的振动位移量,提高了所述压电反馈模组的能量转换效率、振动或发声的效果,扩大了所述压电反馈模组的应用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昌欧菲生物识别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南昌欧菲生物识别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0297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砖垛托盘转换器
- 下一篇:光伏电池生产用覆膜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