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注塑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2020006979.4 | 申请日: | 2020-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9112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王金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联滔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26 | 分类号: | B29C45/26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胡彬 |
地址: | 215324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注塑 模具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胶注塑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注塑模具,包括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第一模具设置有第一型腔,所述第一型腔用于收容一射产品;第二模具设置有第二型腔,所述一射产品的包胶注塑成型于所述第二型腔内,所述第二型腔的开口小于所述第一型腔的开口,所述第二型腔的边缘抵压于所述一射产品的压边封胶区。第二型腔的开口小于第一型腔的开口,即第二型腔相对于第一型腔向内收拢设置,能够封堵一射产品与第一型腔之间的间隙,在二次包胶注塑过程中,熔融硅胶不会进入到该间隙内,避免溢胶;第二型腔的边缘抵压于一射产品的压边封胶区,能够使第二模具与一射产品贴合的更紧密,避免尺寸精度和受热变形形成间隙,达到阻止溢胶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胶注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硅胶具有化学性质稳定、吸附性能强和环保无毒等优点,现已被应用到各个领域。目前,常将塑胶或金属表面进行二次包胶,来改善产品表面的质感、提高产品的抗脏能力和美化产品的外观。然而高温高压下的硅胶具有极高的流动性,易从微小缝隙溢出到非包胶面形成飞边,进而影响产品的外观和装配。
在实际加工和生产中,因模具精度的局限性和成型工艺(如温度、压力、冷却)的不稳定性,其一射产品的尺寸会产生波动。同时材料的膨胀系数很难精确把控,从而很容易导致二次包胶时,一射产品与模具型腔侧壁之间产生间隙,最终出现溢胶。
因此,亟需一种注塑模具,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塑模具,其能够避免溢胶现象。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注塑模具,包括:
第一模具,其设置有第一型腔,所述第一型腔用于收容一射产品;
第二模具,其设置有第二型腔,所述一射产品的包胶注塑成型于所述第二型腔内,所述第二型腔的开口小于所述第一型腔的开口,所述第二型腔的边缘抵压于所述一射产品的压边封胶区。
优选地,所述第二型腔的边缘与所述第一型腔的边缘之间的距离为0.03mm-0.05mm。
优选地,所述第二型腔的边缘与所述第一型腔的边缘之间的距离为0.04mm。
优选地,所述第二模具能够对所述一射产品进行预压,以使所述第二型腔的边缘抵压于所述一射产品的压边封胶区。
优选地,所述第二模具对所述一射产品的预压高度为0.03mm-0.05mm。
优选地,所述第二模具对所述一射产品的预压高度为0.04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第二型腔的开口小于第一型腔的开口,即第二型腔相对于第一型腔向内收拢设置,能够封堵一射产品与第一型腔之间的间隙,在二次包胶注塑过程中,熔融硅胶不会进入到该间隙内,避免溢胶;第二型腔的边缘抵压于一射产品的压边封胶区,能够使第二模具与一射产品贴合的更紧密,避免尺寸精度和受热变形形成间隙,达到阻止溢胶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注塑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模具;2、第二模具;10、一射产品;20、包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联滔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昆山联滔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0697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三轴机械手
- 下一篇:一种用于中成药生产的沉降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