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内饰包覆结构及包括其的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2020007686.8 | 申请日: | 2020-01-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2186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7 |
发明(设计)人: | 张家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吉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9/02 | 分类号: | B32B9/02;B32B9/04;B32B5/02;B32B27/00;B32B27/06;B60R13/0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陈亮 |
地址: | 上海市闵***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内饰包覆 结构 包括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内饰包覆结构及包括其的汽车,所述汽车内饰包覆结构包括基层,第一包覆层和第二包覆层,所述基层上开设有至少一沟槽,所述第一包覆层和所述第二包覆层层压包覆在所述基层的表面和所述沟槽内,且所述第一包覆层和所述第二包覆层之间无叠加区域。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将两个包覆层采用同种包覆工艺分别层压在基层上,节约了包覆材料,无需逐层覆盖。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内饰包覆结构及包括其的汽车。
背景技术
在汽车领域中,汽车内的内饰通常采用包覆结构,以满足人们对于内饰美观度、舒适度的要求。通常汽车内饰不需要缝纫或其他工艺,一个骨架上复合一个包覆材料。
图1为现有技术中包覆结构包覆第一层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包覆结构包覆第二层的示意图。
如图1和图2所示,对于现有技术,包覆层通常采用两层包覆,首先包覆层A必须与基板10进行热覆盖,然后采用kemikomi(沟槽复合)技术将包覆层B层压在包覆层A的上方。由于包覆层A和包覆层B在设计区域相互重叠,所以这种方式造成了包覆层A的巨大浪费。
有鉴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改进了汽车内饰包覆结构,以期克服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包覆结构造成包覆材料浪费的缺陷,提供一种汽车内饰包覆结构及包括其的汽车。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一种汽车内饰包覆结构,其特点在于,所述汽车内饰包覆结构包括基层,第一包覆层和第二包覆层,所述基层上开设有至少一沟槽,所述第一包覆层和所述第二包覆层层压包覆在所述基层的表面和所述沟槽内,且所述第一包覆层和所述第二包覆层之间无叠加区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包覆层和所述第二包覆层之间相互紧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包覆层的一端层压包覆在所述基层的左侧上表面,另一端伸入所述沟槽内,层压包覆在所述沟槽的左侧内表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包覆层的一端层压包覆在所述基层的右侧上表面,另一端伸入所述沟槽内,层压包覆在所述沟槽的右侧内表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包覆层与所述基层贴合的表面涂有胶水,所述第二包覆层与所述基层贴合的表面涂有胶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包覆层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包覆层的另一端通过插刀塞入所述沟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插刀包括第一插刀和第二插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沟槽的形状为U型、V型或半圆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基层为汽车内饰的骨架,所述第一包覆层和所述第二包覆层采用皮革、纺织纤维或塑料等。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其特点在于,所述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汽车内饰包覆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汽车内饰包覆结构及包括其的汽车实现了将两个包覆层采用同种包覆工艺分别层压在基层上,节约了包覆材料,无需逐层覆盖。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上述的以及其他的特征、性质和优势将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的描述而变的更加明显,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的特征,其中:
图1为现有技术中包覆结构包覆第一层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包覆结构包覆第二层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吉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未经佛吉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0768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原料药专用结晶装置
- 下一篇:一种石漠化地区植物挖坑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