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输电线路避雷设施故障检测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20008625.3 | 申请日: | 2020-01-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1161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8 |
发明(设计)人: | 廖巨成;孙荣;赵久云;滕飞;李益峰;熊潇潇;程强;张洪麟;杨晶;蒲令;殷隽;易林;梁琛;张一凡;陈孟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江北供电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0 | 分类号: | G01R31/00;H04N7/18;H04L29/08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新世纪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0 | 代理人: | 甄伊宁;董金国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联网 人工智能 输电 线路 避雷 设施 故障 检测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输电线路避雷设施故障检测设备,属于电力设备检测技术领域,其包括用于接收避雷设施运行数据的检测模块、设置于避雷设施处的第一图像采集模块、设置于巡线无人机上的第二图像采集模块、设置于远端的显示模块以及向显示模块传输显示数据的数据中继器;数据中继器与检测模块、第一图像采集模块和第二图像采集模块通讯连接。本实用新型首先通过物联网终端检测和上传避雷设施的设备故障数据;其次,利用现有图像识别技术,有助于核实或者标记避雷设施的潜在或者明显的缺陷故障;另外,对于不便于使用固定摄像装置进行拍摄的避雷设施,通过现有的巡线无人机携带的第二图像采集模块对故障设施进行识别。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设备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避雷设施故障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雷电发生时会产生较大的雷击电流,可能损坏电力设备,为了减少雷电造成的损失,除了需要防雷设备进行防护,防雷设备主要包括设置于变电站和输电线路上的避雷器、过电压保护器等。但在防雷设备的运行过程中,由于设备老化或是雷击产生的电流超过了防雷设备的承受范围都可能会使防雷设备故障,如果不及时发现其故障进行解决,可能会对电力设备造成损失。一般通过带电检测、在线实时监测及定期停电检修三种方式,检测防雷设备是否发生故障,带电检测需要工作人员直接进行检测,对于一些高压或超高压电力设备较为危险;在线实时监测需要通过网络将检测数据发送到监控中心,由监控工作人员进行判断,实时监测能耗较高,且监测成本较高;定期停电检修难以及时发现故障。
中国专利CN209821303U公开了一种防雷设备检测系统,包括:现场检测装置及故障指示装置;现场检测装置,用于检测防雷设备的运行参数,并存储检测数据;现场检测装置与故障指示装置机械连接,用于当防雷设备的运行参数出现异常时,驱动故障指示装置作出故障指示。上述防雷设备检测系统,通过现场检测装置对防雷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检测,并存储检测到的数据,当现场检测装置检测到防雷设备的运行参数出现异常时,驱动故障指示装置作出故障指示,以提醒工作人员防雷设备故障。但该技术方案仍需要操作人员携带手持数据采集装置进入避雷设施安装现场进行操作,一方面这种人工检测耗费时间,大量的输电线路需要巨大的人力支持,另一方面人工检测即使采用无线技术也仍具有危险性,如检修工仍需要攀爬到铁塔高处才能核实输电线路上的避雷设施的故障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输电线路避雷设施故障检测设备,对避雷器等避雷设施的电气特性值出现异常的设备上报,避免人工检测核查的繁琐工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包括:
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输电线路避雷设施故障检测设备,包括用于接收所述避雷设施运行数据的检测模块、设置于所述避雷设施处的第一图像采集模块、设置于巡线无人机上的第二图像采集模块、设置于远端的显示模块以及向所述显示模块传输显示数据的数据中继器;所述数据中继器与所述检测模块、所述第一图像采集模块和所述第二图像采集模块通讯连接。第一图像采集模块主要用于采集避雷设施的图像信息,然后通过数据中继器将图像信息传输至服务器,由运行于服务器的视觉识别的人工神经网络对图像数据进行识别核实避雷设施的故障,同时将图像数据和人工神经网络识别的结果信息在显示模块上展示。该技术方案的一些实施例中,检测模块、第一图像采集模块、和数据中继器是分散部署的,各模块或者设备之间可以通过4G等无线通讯技术进行数据通讯连接,也可以通过光纤等有线通讯技术进行数据通讯连接等。该技术方案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检测模块、第一图像采集模块、和数据中继器部署于于同一外架设备,便于统一安装部署和维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江北供电分公司,未经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江北供电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0862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配电线路感应雷的数据采集系统
- 下一篇:一种PLC自动化污泥脱水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