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制备可膨胀石墨中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0012509.9 | 申请日: | 2020-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1085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1 |
发明(设计)人: | 徐元成;徐振;江志国;寇铁东;梁成江;侯盛凯;池金亮;陈明;于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鸡西市普晨石墨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32/225 | 分类号: | C01B32/22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8100 黑***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备 膨胀 石墨 中和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备可膨胀石墨中和系统,用于可膨化石墨制备技术领域。包括进料斗、搅拌罐、中和罐、污泥池、第一斜板沉淀池、第二斜板沉淀池、贮水池、废水池、压滤机、出料管、螺杆泵、泥渣管污泥阀、第二污泥阀、废水调节阀、废水池注水管、溢出容器、回用水管、中和罐排污阀、中和罐排污管、旋流结构、搅拌罐渣泵、膨化罐、压滤回水管、pH检测装置、中和罐回流管、斜料管、出渣阀、出泥阀、膨化废水管。利用该中和系统得到产物结构疏松,多孔而弯曲,体积可膨胀100‑400倍,具有不分解、不变形、不老化、不变质、化学性能稳定等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可膨化石墨制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制备可膨胀石墨中和系统。
背景技术
可膨胀石墨晶体属于六方晶系, 是由天然鳞片石墨制得的一种疏松多孔的蠕虫状物质,其形状貌似蠕虫,大小在零点几毫米到几毫米之间, 故又称为蠕虫石墨。
石墨晶体具有典型的层状结构,在层间以范德华力结合, 键能为 16.7kJ/mol。因此, 可将其它种类的分子或原子插入其层间, 形成石墨层间化合物。经高温热处理, 层间插入的这些原子、分子或离子会因瞬间汽化、体积膨胀而产生推力, 汽化的推力克服层与层之间微弱的范德华力沿C轴急速膨化, 把石墨的层与层推开,使其层间距迅速增大, 使石墨的体积以数十倍、数百倍甚至上千倍地膨胀起来, 形成具有轻质柔软、回弹性优良的物质——膨胀石墨。
目前, 制备膨胀石墨的工艺方法是基于插层-膨化这一基本原理,其中化学氧化法是主要的方法之一,在工业上得到了应用。这种方法将石墨氧化、脱酸、水洗、干燥等处理后得到膨胀石墨。
目前,化学氧化法可膨胀石墨的生产过程是将双氧水与浓硫酸混合,形成强氧化环境,硫酸混合液中的H2SO4以离子团形式进入层间,并以弱化合键的模式保留下来,形成石墨插层化合物。保留在石墨层间中的H2SO4的离子团在受到高温时,瞬间分解,在从石墨层间逸出的同时,产生的大量热使得石墨从纵向拉开,形成蠕虫状。
脱酸后的石墨固体物料,再水洗至中性,水洗废水排入厂区废水处理站处理,滤饼送入烘干机,由蒸汽间接加热,在50℃温度下低温干燥,得到可膨胀石墨。烘干过程中的石墨粉尘经滤芯式除尘器捕集,净化后的废气排放。这种水处理中和池沉淀物难处理,可膨胀石墨中和池中污泥量大,易沉淀、凝团。
因此目前这种制备中和系统存在反应耗能大、设备耗损快、冲洗耗水量大、生产耗时多、产品成本增高、产生大量含硫废水、对环境造成严重损害、不符合绿色化学的概念,制得的膨胀石墨品质下降,含硫量高,影响进一步利用等问题。
因此,综合分析和考虑化学氧化法可膨胀石墨生产所使用原料的性质、工艺特点、设备投资、生产能耗以及环境治理等要素,通过研究,以较低成本、较少能耗、较高效率,生产高性能的可膨胀石墨产品是非常必要的,对制备可膨胀石墨中和系统进行改进,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解决技术问题。所述的一种制备可膨胀石墨中和系统,包括进料斗、搅拌罐、中和罐、污泥池、第一斜板沉淀池、第二斜板沉淀池、贮水池、废水池、压滤机、出料管、第一螺杆泵、第二螺杆泵、第三螺杆泵、回用水泵、第一污泥渣管、第二污泥渣管、第三污泥渣管、第一污泥阀、第二污泥阀、第三污泥阀、污泥总管、废水调节阀、废水池注水管、第一溢出容器、第二溢出容器、贮水池入口、贮水池出口、回用水总管、第一回用水管、第二回用水管、中和罐排污阀、中和罐排污管、旋流结构、搅拌罐渣泵、碱液调节阀、碱管、膨化罐、压滤回水管、pH检测装置、中和罐回流管、搅拌罐U形料管、卸碱阀、斜料管、出渣阀、第一出泥阀、第二出泥阀、第三出泥阀、膨化废水管;
搅拌罐包括搅拌装置、进料口、出料口;
中和罐包括注水口、排污口;
第一溢出容器包括第一溢入口、第一溢出口;第二溢出容器包括第二溢出口、第二溢入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鸡西市普晨石墨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鸡西市普晨石墨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1250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排线结构的水管车
- 下一篇:一种智能联网新风控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