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子打火枪有效
申请号: | 202020013650.0 | 申请日: | 2020-01-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6586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9 |
发明(设计)人: | 何伟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万佳成电子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Q3/01 | 分类号: | F23Q3/01 |
代理公司: | 慈溪夏远创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86 | 代理人: | 陈伯祥 |
地址: | 315313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子 火枪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打火枪,包括枪体、按键及枪管,按键设在枪体上并可上下移动,枪管的下部通过连接件固定设于枪体上,枪体具有可储存液化可燃气体的燃气室,燃气室上部设有压电组件和带有出气嘴的出气组件,压电组件通过翘板与出气组件的出气口连通,翘板在枪体中可上下摆动且一端与燃气室的阀芯配合从而将燃气室的出气口打开或关闭,按键的下部可与压电组件相抵压从而控制压电组件的工作状态,按键的下部还与翘板的另一端相抵压,当按键向下移动时,按键向下按压翘板的另一端从而带动翘板向下摆动,翘板向下摆动从而打开燃气室的出气口,出气口处套设有一向枪管上部延伸的导气管,导气管管壁设有一贯通的容腔,容腔内嵌设有一金属丝。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点火器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打火枪。
背景技术
现有点火枪枪管插接于点火枪的主体上,点火枪压电组件的电线置于枪管内部,按压压电组件产生电流后,电流沿着电线、金属枪管传导至放电装置上,点燃火焰后,电流再从引火针、引气软管中导线、金属跷板回到压电组件中,其中压电组件电线和软管都是质地柔软零件,形状不规则,装配工艺复杂,需要人工手工装配,生产效率低且生产成本高,不适合自动化生产装配,不利于工业化生产。
一条输送可燃性气体的引气软管、压电组件、一条连接压电组件一极的软质点火导线、气化炉、一条连接压电组件另一极的软质回路导线和枪管,引气软管套在出气嘴上,其气化炉通常由对称的枪壳夹住,并通过一管套固定在枪壳上。在点火时,气化炉是固定不动的。由于点火导线、回路电线和引气软管都是软体的,在装配点火导线、回路导线和引气软管时必须人工操作,点火枪内腔装配空间狭小且零部件较小,装配困难、效率低。
此外,引气软管与气化炉之间的装配,由于引气软管较软,其无法与气化炉下部的尾帽形成稳定连接。现有的防风点火枪大都通过铜管连接引气软管和气化炉,铜管两端分别插入引气软管和气化炉中,这增加了零部件和装配工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通过可向上伸出的枪管结构设置,使得打火机的点火部可相对按压操作部伸出一段距离,采用有线电子通过电子线固定在限位柱的线槽中,将电通过枪管底部的金属丝传到枪管顶端的点火指针处进行点火,从而方便使用者进行点火操作的电子打火枪。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子打火枪,包括枪体1、按键3及枪管2,所述按键3设在所述枪体1上并可上下移动,所述枪管2下端向下延伸形成导电条,所述导电条插接于连接所述枪体1和枪管2的连接件中,所述枪管2的下部通过连接件固定设于所述枪体1上,所述枪体1具有可储存液化可燃气体的燃气室,所述燃气室上部设有压电组件4和带有出气嘴的出气组件5,所述压电组件4通过翘板6与所述出气组件5的出气口连通,所述翘板6在所述枪体1中可上下摆动且一端与燃气室的阀芯配合从而将燃气室的出气口打开或关闭,所述按键3的下部可与所述压电组件4相抵压从而控制压电组件4的工作状态,按键3的下部还与翘板6的另一端相抵压,当按键3 向下移动时,按键3向下按压翘板6的另一端从而带动翘板6向下摆动,翘板6向下摆动从而打开燃气室的出气口,所述出气口处套设有一向所述枪管2上部延伸的导气管51,所述导气管51管壁设有一贯通的容腔,所述容腔内嵌设有一金属丝,所述压电组件4的电子线将电子传递到所述金属丝的底部。
上述的电子打火枪,所述枪管2内固定有内套管,所述枪管2内的出火嘴22通过所述内套管相对于所述枪管2固定,所述出火嘴22的进气口与导气管51的出气口连通,所述枪管2的顶部设有点火指针。
上述的电子打火枪,所述连接件包括抵触部71、第一插接部72和第二插接部73,所述抵触部71的下端面向下延伸形成可插入枪体1的第一插接部72,所述抵触部71的上端面向上延伸形成可插入枪管2的第二插接部73,所述抵触部71下端面抵触枪体1,所述抵触部71上端面抵触所述枪管2。
上述的电子打火枪,所述枪体1上端开设卡槽,所述抵触部71具有卡扣,所述卡扣卡入卡槽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万佳成电子实业有限公司,未经宁波万佳成电子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1365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市政工程用混凝土回收装置
- 下一篇:一种装饰板固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