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便于测量开距超程的接触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0013781.9 | 申请日: | 2020-01-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2001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1 |
发明(设计)人: | 朱金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科朔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50/02 | 分类号: | H01H50/02;H01H50/54 |
代理公司: | 温州瓯越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11 | 代理人: | 陈千楷 |
地址: | 3256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于 测量 开距超程 接触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测量开距超程的接触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电磁组件和接触组件,所述电磁组件包括线圈骨架、线圈、磁轭铁芯、衔铁和复位弹簧,所述接触组件包括动触头、滑动在壳体内用于动触头安装的触头支架和固定在壳体上的静触头,所述衔铁固装在所述触头支架上,所述触头支架设置有用于动触头安装定位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与动触头之间设置有压紧弹簧,所述壳体上对应触头支架的位置设置有便于测量工具插入并推动触头支架向磁轭铁芯方向滑动的通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无须拆卸壳体,方便测量工具测开距和超程的便于测量开距超程的接触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接触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便于测量开距超程的接触器。
背景技术
接触器触头开距是指触头处于完全断开位置时,动、静触头间的最短距离,其作用是保证触头断开之后有必要的安全绝缘间隔。超程是指接触器触头完全闭合后,假设将静触头移开时动触头能继续移动的距离,其作用是保证触头磨损后仍能可靠地接触,即保证触头压力的最小值,交流接触器出厂时必须严格检测各项技术参数是否合格,而触头开距和超程参数对接触器的性能影响较大,因此触头开距和超程参数是否合格很重要,以当超程不符合规定时,应即使更换新触头。
现有技术中,模数化接触器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电磁组件和接触组件,其中电磁组件包括线圈骨架、缠绕在线圈骨架上的线圈、磁轭铁芯、衔铁和反力弹簧等,接触组件包括动触头,用于动触头安装的触头支架和固定在壳体上的静触头等,触头支架与衔铁固接,通过对线圈通电,使得磁轭铁芯产生足够大的吸引力,克服反力弹簧的反作用力,将衔铁吸合,从而带动触头支架运动,进而促使触头支架上的动触头向静触头方向运动并与静触头接触形成闭合,与一般工业用途接触器相比,其结构紧凑,触头在底座内部,使得其成品的开距超程的检测复杂繁琐,测量接触器的开距与超程均通过先将壳体拆卸下来,然后再进行开距和超程的测量,这样的测量方式其步骤不仅繁琐,且在装壳时的不当操作也容易导致开距和/或超程发生改变,从而影响接触器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无须拆卸壳体,方便测量工具测开距和超程的便于测量开距超程的接触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于测量开距超程的接触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电磁组件和接触组件,所述电磁组件包括线圈骨架、线圈、磁轭铁芯、衔铁和复位弹簧,所述接触组件包括动触头、滑动在壳体内用于动触头安装的触头支架和固定在壳体上的静触头,所述触头支架设置有用于动触头安装定位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与动触头之间设置有压紧弹簧,所述壳体上对应触头支架的位置设置有便于测量工具插入并推动触头支架向磁轭铁芯方向滑动的通孔。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将衔铁固装于滑动设置在壳体内的触头支架上,能够通过对线圈通电,使得磁轭铁芯产生吸力,从而吸引衔铁并带动触头支架向磁轭铁芯方向滑动,进而带动设置在触头支架定位槽中的动触头能够向静触头靠近并最终与静触头抵触。因此,当需要测量开距时,在线圈没有通电的情况下,将测量工具通过通孔伸入到壳体内部,并推动触头支架向磁轭铁芯方向滑动,此时触头支架随测量工具的逐渐伸入能够滑移,然后直到触头支架上的动触头与静触头抵触时(接通)记录测量工具伸入的长度a,即为开距行程,然后继续将测量工具向内伸入,此时触头支架能够继续向磁轭铁芯方向滑动,但是动触头此时由于与静触头是抵触状态下,因此触头支架是克服压紧弹簧的弹力继续滑移,直到触头支架停止滑动时记录测量工具伸入的长度b,此时b-a的值即为超程行程。通过上述方案,不仅产品结构简单,便于加工,且能够在不拆卸壳体的情况下对开距和超程进行测量,简单可靠,便于检测计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两个呈相邻设置的所述通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科朔电气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科朔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1378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联网新风控制器
- 下一篇:一种沥水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