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缆成端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2020013999.4 | 申请日: | 2020-01-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0840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5 |
发明(设计)人: | 郭丰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科安达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科安达轨道交通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1/00 | 分类号: | H02G1/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道勤知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39 | 代理人: | 何兵;饶盛添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缆 工具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缆成端工具,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设置在机座内;底盘,设有中心孔;丝杠,从在所述中心孔穿设而出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转动轴相连;支撑导向柱,固定在所述底盘上;夹板,所述夹板设有与所述丝杠配合的螺孔,所述夹板设有一夹槽,所述夹槽轴向贯通并设有垂直于所述丝杠的长度方向的开口,所述夹板上设有连通所述夹槽的夹孔;锁紧机构,与所述夹孔配合,向所述夹槽内延伸;顶板,与所述支撑导向柱固定连接,所述顶板设有与所述夹槽轴向相通的避位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信号电缆成端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缆成端工具。
背景技术
信号电缆成端即将信号电缆的铠甲层和/或铝护套层接地,为了避免牵引回流、雷电流等外入电流从室外沿线路直接引进到机械室内,避免造成分线盘设备损坏、室内电缆发热短路等危害,保证行车安全。电缆成端需要用引流件包裹信号电缆的铠甲层和/或铝护套层,用固定机构进行固定,而为了使固定机构夹持导电带并紧紧包覆电缆成端非常麻烦,如果留有空隙就会导致接触不良,无法将外入电流接地,造成安全事故,现有的操作方法是利用手工操作的方法,这种方式效率十分低下,非常费劲,不方便,锁紧程度低。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状况,有必要提供一种使导电带包覆更紧密的电缆成端工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缆成端工具,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设置在机座内;底盘,设有中心孔;丝杠,从在所述中心孔穿设而出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转动轴相连;支撑导向柱,固定在所述底盘上;夹板,所述夹板设有与所述丝杠配合的螺孔,所述夹板设有一夹槽,所述夹槽轴向贯通并设有垂直于所述丝杠的长度方向的开口,所述夹板上设有连通所述夹槽的夹孔;锁紧机构,与所述夹孔配合,向所述夹槽内延伸;顶板,与所述支撑导向柱固定连接,所述顶板设有与所述夹槽轴向相通的避位槽。
进一步的,所述顶板上设有轴承槽,所述轴承槽内设有转动轴承,所述丝杠与所述转动轴承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夹板沿所述夹槽的开口远离所述夹孔倾斜形成一避位缺角。
进一步的,所述夹槽向一侧开口,所述锁紧机构从垂直于所述开口的方向延伸抵持所述夹槽。
进一步的,所述夹孔设置在所述夹槽的侧面,所述锁紧机构为偏心螺柱,所述偏心螺柱包括螺柱体和与所述螺柱体偏心相连的圆柱体,所述圆柱体向所述夹槽内延伸通过转动抵持所述夹槽。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导向柱设置在所述丝杠远离所述夹槽的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机座环绕所述转动轴阵列设有若干固定孔,所述底盘通过所述固定孔与所述机座螺接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底盘包括第一底盘和第二底盘,所述第一底盘通过所述固定孔与所述驱动电机固定,所述第二底盘与所述第一底盘螺接固定,所述第一底盘与所述第二底盘之间设有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丝杠靠所述顶板的一端设置有光滑段,所述光滑段的长度大于所述夹板的厚度。
进一步的,所述顶板上面向所述夹板设置有弹性部件,当所述丝杠反向旋转,所述夹板远离所述顶板,所述弹性部件给所述夹板一定的推力使所述夹板离开所述光滑段。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夹槽、夹孔和锁紧机构的配合夹持导电带,启动驱动电机,顶板抵持固定机构向信号电缆靠近,从而保证导电带紧紧包覆铠甲层和/或铝护套层,再锁紧固定机构,相对于手工锁紧包覆更紧密,且方便快捷,不费劲。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电缆成端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电缆成端工具的驱动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电缆成端工具的底盘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科安达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科安达轨道交通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科安达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科安达轨道交通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1399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