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人帆船有效
申请号: | 202020015142.6 | 申请日: | 2020-01-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8552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发明(设计)人: | 吴海宏;郭子月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仿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35/00 | 分类号: | B63B35/00;B63H9/067;B63H9/0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恒申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12 | 代理人: | 鲍竹 |
地址: | 450001 河南省郑州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人 帆船 | ||
1.一种无人帆船,包括:船体、及与所述船体的甲板表面固定连接的储能船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船帆结构包括:船帆基座、桅杆、连接固定组件及碳纤维储能帆布;
所述船帆基座与所述船体的甲板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桅杆包括:桅杆固定端及与所述桅杆固定端相连接的桅杆支撑部,所述桅杆通过所述桅杆固定端垂直固定于所述船帆基座上,所述桅杆固定端与所述船帆基座可拆卸连接;
所述连接固定组件的一端与所述桅杆支撑部靠近所述桅杆固定端的侧面机械连接;
所述碳纤维储能帆布包括:第一碳纤维表皮、与所述第一碳纤维表皮相对设置的第二碳纤维表皮,所述第一碳纤维表皮与所述第二碳纤维表皮形成具有收容空间的碳纤维帆布结构,及收容于所述碳纤维帆布结构内的碳纤维储能层;
所述碳纤维帆布结构的一端与所述连接固定组件的侧面可拆卸连接,所述碳纤维帆布结构的另一端与所述桅杆支撑部远离所述桅杆固定端的一端固定连接,以组成轻便的所述储能船帆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帆船,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储能层包括:隔膜、第一集流体、第二集流体、第一碳纤维电极层,第二碳纤维电极层,所述碳纤维储能层的结构依照所述第一集流体、所述第一碳纤维电极层、所述隔膜、所述第二碳纤维电极层、所述第二集流体的顺序依次叠加形成,所述第一集流体靠近所述第一碳纤维表皮的一面与所述碳纤维表皮相连接,所述第二集流体靠近所述第二碳纤维表皮的一面与所述碳纤维相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集流体、所述第一碳纤维电极层及所述隔膜组成所述碳纤维储能层的正极,所述隔膜、所述第二碳纤维电极层及所述第二集流体组成所述碳纤维储能层的负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人帆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碳纤维电极层包含:第一碳纤维电极、涂覆于所述第一碳纤维电极的表面的活性材料层及电解液,所述电解液存储在所述第一碳纤维电极层上,并浸润于所述活性材料层表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人帆船,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液还附于所述第一集流体的靠近所述第一碳纤维电极的一侧面。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人帆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碳纤维电极包括:多个的碳纤维电极片及高分子纤维绳,多个所述碳纤维电极片与所述高分子纤维绳编织层所述第一碳纤维电极。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人帆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碳纤维电极包括:多股高分子纤维绳,多股所述高分子纤维绳编辑形成具有多孔的碳纤维电极。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帆船,其特征在于,所述船帆结构还包括:至少一个帆骨,所述帆骨为条状的杆体,所述帆骨的一端垂直固定于所述桅杆支撑部的侧面,所述帆骨与部分所述碳纤维储能船帆固定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帆船,其特征在于,所述桅杆支撑部的侧面设有销轴,所述碳纤维帆布靠近所述桅杆支撑部的侧边与所述销轴相连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帆船,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储能帆布的最小厚度为1mm。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帆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碳纤维表皮及所述第二碳纤维表皮的材质为超薄碳纤维预浸材料,其厚度为0.012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仿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郑州仿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15142.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化工物料筛选装置
- 下一篇:一种便于倾斜的垃圾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