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摩托车起车架有效
申请号: | 202020016672.2 | 申请日: | 2020-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44484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8 |
发明(设计)人: | 殷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殷俊 |
主分类号: | B66F3/10 | 分类号: | B66F3/10;B66F7/14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牛达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1355 | 代理人: | 丁剑 |
地址: | 400030 重庆市沙坪坝***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式 摩托车 车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摩托车起车架,包括主管,所述主管的顶壁固定有顶板,所述顶板的顶壁上固定安装有与其垂直的立板,所述立板的顶部贯穿开设有凹槽,所述主管的内部插设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侧壁上套设有平面轴承,位移平面轴承下侧的所述螺纹杆的侧壁上螺纹连接有螺帽,且螺帽的侧壁上固定有手柄杆,所述螺纹杆的底端固定有底板,所述底板的底壁上固定有多个锥刺。本方案的便携式摩托车起车架,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操作省力简单,便于携带,安全性高,方便摩托车骑手随身携带,可随时随地支起摩托车后轮使其离地,从而便捷的对链条、轮毂等进行润滑、清洁等保养,或者进行更换轮胎等基本维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起车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摩托车起车架。
背景技术
当前市面上很多款型的摩托车没有大支架(主支架),以便支起摩托车达到可以使摩托车前后轮离地的状态,由于没有大支架那么则不便于对摩托车链条进行润滑或轮毂清洗等常规保养;此外市面上的起车架全是大型起车架,体积重量都很大(数千克以上),因此十分不便携带,在摩托车长途骑行需要保养链条或者清洗轮毂、维修换胎时,便无法让后轮离地来实现对摩托车链条进行润滑或轮毂清洗等常规保养,针对以上问题,特提出一种便携式摩托车起车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而提出的一种便携式摩托车起车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便携式摩托车起车架,包括主管,所述主管的顶壁固定有顶板,所述顶板的顶壁上固定安装有与其垂直的立板,所述立板的顶部贯穿开设有凹槽,所述主管的内部插设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侧壁上套设有平面轴承,位移平面轴承下侧的所述螺纹杆的侧壁上螺纹连接有螺帽,且螺帽的侧壁上固定有手柄杆,所述螺纹杆的底端固定有底板,所述底板的底壁上固定有多个锥刺;
所述平面轴承包括中部环体、上侧环体、下侧环体,所述中部环体活动嵌设有多个钢珠,所述上侧环体位于中部环体的上侧,且上侧环体的底壁上开设有与多个钢珠相匹配的第一环形滑槽,所述下侧环体位于中部环体的下侧,且下侧环体的顶壁上开设有于多个钢珠相匹配的第二环形滑槽。
进一步地,所述螺纹杆的直径小于主管的内径。
进一步地,所述中部环体、上侧环体和下侧环体的内径均大于螺纹杆的直径,且中部环体、上侧环体和下侧环体的内径均小于主管的外径。
进一步地,所述手柄杆的个数为1-6个。
进一步地,所述锥刺的个数为4个。
进一步地,所述底板与螺纹杆底端的固定点偏离底板的中心且位于底板长度方向的一侧。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方案的便携式摩托车起车架,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操作省力简单,便于携带,安全性高,方便摩托车骑手随身携带,可随时随地支起摩托车后轮使其离地,从而便捷的对链条、轮毂等进行润滑、清洁等保养,或者进行更换轮胎等基本维修。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便携式摩托车起车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便携式摩托车起车架的左视图;
图3为图1中平面轴承的拆分示意图;
图4为图3中中部环体的俯视图;
图5为图3中上侧环体的仰视图;
图6为图3中下侧环体的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殷俊,未经殷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1667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