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铝管气密性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021260.8 | 申请日: | 2020-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145274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8 |
发明(设计)人: | 李国基;王德刚;孙晓宇;陈明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龙口市动力油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3/08 | 分类号: | G01M3/08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董宝锞 |
地址: | 2657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密性 检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铝管检测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铝管气密性检测装置,其属于铝管检测装置领域。包括底板,底板上方设有固定连接的竖向靠板,竖向靠板两面上均设有检测装置,检测装置上设有连通的通气管。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多组检测装置,通过上夹钳和下夹钳夹住需要检测铝管两端的铰接式接头,使得铝管处于一个完全封闭状态,然后从通气管向铝管中充气,在水中观察是否有冒气泡现象,这样不仅可以自动检测多根铝管的气密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还代替了人工,提高了检测精准度,并且保证了铝管总成检测后产品既不会发生几何形变也不会导致密封表面受损的缺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铝管检测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铝管气密性检测装置,其属于铝管检测装置领域。
背景技术
将铝管两端的铰接式接头焊接完之后,需要进行气密性检测,但是目前气密性检测都是人工手动检测,一端用手堵住,另一端通气,将铝管放入水中进行气密性检测,这样的检测会有两个缺点,第一,检查效率较低,一次只能检测一个,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第二,人工检测误差较大,并不能保证百分之百将铝管两端密封;第三,检测过程中由于没有专用工装的约束(固定的中心距)和保护(聚氨酯弹性垫圈),极易导致铝管弯曲形状发生改变,或导致铰接式接头密封表面受损引起使用的质量隐患。因此社会上急需要一种不仅可以自动检测多根铝管而且检测精度较高的铝管气密性检测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铝管气密性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铝管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底板,底板上方设有固定连接的竖向靠板,竖向靠板两面上均设有检测装置,检测装置上设有连通的通气管。
优选地,所述检测装置的数量为至少一个。
优选地,所述检测装置包括两个下夹钳,其中一个下夹钳与通气管连通,下夹钳固定连接在底板上,所述竖向靠板上端设有两个固定连接的连接架,连接架上设有活动连接的连接杆,连接杆上端与连接架活动连接、下端设有与下夹钳相对应的上夹钳。
优选地,所述连接架上设有活动连接的握把。
优选地,所述竖向靠板两端均设有固定连接的提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多组检测装置,通过上夹钳和下夹钳夹住需要检测铝管两端的铰接式接头,使得铝管处于一个完全封闭状态,然后从通气管向铝管中充气,在水中观察是否有冒气泡现象,这样不仅可以自动检测多根铝管的气密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还代替了人工,提高了检测精准度,并且保证了铝管总成检测后产品既不会发生几何形变也不会导致密封表面受损的缺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铝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未工作时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中,1、底板;2、竖向靠板;21、提手;22、连接架;3、检测装置;31、上夹钳;32、下夹钳;321、凸出;33、连接杆;34、握把;4、通气管;5、铝管;51、铰接式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一种铝管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上方设有固定连接的竖向靠板2,竖向靠板2两面上均设有检测装置3,检测装置3上设有连通的通气管4。
所述检测装置3的数量为至少一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龙口市动力油管有限公司,未经龙口市动力油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2126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水的电池可更换式中继器
- 下一篇:一种炼钢炉渣清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