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组立机有效
申请号: | 202020023050.2 | 申请日: | 2020-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90230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吴小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阳市正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N7/02 | 分类号: | F16N7/02;F16N39/06;H01G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1000 浙江省金华市东***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组立机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自动组立机,包括储油桶,所述储油桶的底部连通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由管径依次变小的第一螺纹套和第二螺纹套组成,所述连接套的底部设置有外管和内管。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储油桶的顶部安装有顶盖,以避免组立机不使用时,灰尘进入,顶盖底部开设有通气孔,保证内部白蜡油的自然挥发,通过内管和外管均通过连接套与储油桶连通,内管的顶部安装有过滤帽,从而可以过滤灰尘颗粒等物体至外管内,外管底部设置海绵圈,以保证外管内的白蜡油过滤出,扩张管将外管过滤油流入内管,在内管底部安装流体阀,保证了内管终端控制流速,提高了滴油装置滴速和滴量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容器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自动组立机。
背景技术
在电容器的制备过程中,为减少产品封口磨损,需要在组立机下料处对封口针进行滴白蜡油,起润滑的作用,现有技术中,滴白蜡油的装置仅为一内径为5~7mm的输送管,输送管的容积约为14ml,为避免白蜡油的浪费,输送管管口处塞有海绵。
然而现有的组立机的滴油装置,如公开专利“一种用于电容器生产的组立机滴油装置”(专利号为:CN201620683817.8),储油桶开口设置,又添加过滤网过滤灰尘,将流体阀设置在底部,无法稳定控制双层管之间的流速和流量,双层管之间替换使用,增加白蜡油的损耗,且双层管之间安装清洁繁琐,降低滴油装置的使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组立机的滴油装置的上述问题,而提出的自动组立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自动组立机,包括储油桶,所述储油桶的底部连通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由管径依次变小的第一螺纹套和第二螺纹套组成,所述连接套的底部设置有外管和内管,所述内管的顶部与第二螺纹套内侧螺纹旋合连接,所述外管与第一螺纹套的外部螺纹旋合连接,所述连接套的内部设置有过滤帽,所述内管的延伸端延伸至连接套的内部,且与过滤帽螺纹旋合连接,所述储油桶的顶部安装有顶盖,所述顶盖的底部开设有通气孔,所述储油桶通过通气孔与外界连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内管和外管均与连接套连通,所述第一螺纹套的下端面与第二螺纹套外壁之间开设有多个通口。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外管的底端内侧旋合连接有海绵圈,所述海绵圈内嵌设有海绵。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内管的外壁套接有扩张管,所述扩张管的竖剖图呈U型结构,所述扩张管顶部与外管的外壁螺纹旋合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扩张管的底部与内管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内管的外壁开设有连通孔,所述扩张管通过连通孔与内管连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内管的底部安装有流体阀,所述流体阀位于扩张管的底部。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储油桶的顶部安装有顶盖,以避免组立机不使用时,灰尘进入,顶盖底部开设有通气孔,保证内部白蜡油的自然挥发,通过内管和外管均通过连接套与储油桶连通,内管的顶部安装有过滤帽,从而可以过滤灰尘颗粒等物体至外管内,外管底部设置海绵圈,以保证外管内的白蜡油过滤出,扩张管将外管过滤油流入内管,在内管底部安装流体阀,保证了内管终端控制流速,提高了滴油装置滴速和滴量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正视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A处放大结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阳市正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阳市正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2305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供电所表库电能表快捷加电器
- 下一篇:一种钢化玻璃的生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