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耐磨塑胶建筑模板有效
申请号: | 202020024073.5 | 申请日: | 2020-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1456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0 |
发明(设计)人: | 周铭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衡一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9/10 | 分类号: | E04G9/10 |
代理公司: | 长沙智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07 | 代理人: | 卢钟廷 |
地址: | 421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磨 塑胶 建筑 模板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耐磨塑胶建筑模板,包括防水层,防水层底部粘接第一塑胶层顶部,第一塑胶层底部开设有第一安装槽,第一安装槽卡接第一塑胶条顶部,第一塑胶条底部设置有第一骨架,第一骨架顶部开设有第二安装槽,第二安装槽卡接第一塑胶条底部,第一骨架底部固定连接连接块顶部,第一骨架底部靠近连接块粘接第二塑胶层顶部。该一种耐磨塑胶建筑模板通过设置的第一骨架、第二骨架、第一塑胶条和第二塑胶条,根据材料自生的刚性强度,在通过强力胶相互粘接一起后,使得此建筑模板具有优良的刚性强度,能够保证在浇筑混凝土后使混凝土能够具有良好的成型基础,且通过设置的骨架能够有效抵抗温度对建筑模版变形的影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模板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耐磨塑胶建筑模板。
背景技术
建筑模板是一种临时性支护结构,按设计要求制作,使混凝土结构、构件按规定的位置、几何尺寸成形,保持其正确位置,并承受建筑模板自重及作用在其上的外部荷载。进行模板工程的目的,是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与施工安全、加快施工进度和降低工程成本。现浇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主要由建筑模板、支撑结构和连接件三部分组成。面板是直接接触新浇混凝土的承力板;支撑结构则是支承建筑模板、混凝土和施工荷载的临时结构,保证建筑模板结构牢固地组合,做到不变形、不破坏;连接件是将建筑模板与支撑结构连接成整体的配件。现有的塑胶建筑模版坚固度不够容易受温度的影响,因此对依靠模版浇筑完成的建筑影响极大,且在工地上塑胶建筑模版容易被划破和刺破,导致混凝土成型异常,需要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磨塑胶建筑模板,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耐磨塑胶建筑模板,包括防水层,所述防水层底部粘接第一塑胶层顶部,所述第一塑胶层底部开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卡接第一塑胶条顶部,所述第一塑胶条底部设置有第一骨架,所述第一骨架顶部开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卡接第一塑胶条底部,所述第一骨架底部固定连接连接块顶部,所述第一骨架底部靠近连接块粘接第二塑胶层顶部,所述第二塑胶层底部粘接第二骨架顶部,所述第二骨架顶部固定连接连接块底部,所述第二骨架底部开设有第三安装槽,所述第三安装槽卡接第二塑胶条顶部,所述第二骨架靠近第三安装槽固定连接耐磨块,所述耐磨块与安装孔套接,所述安装孔开设在第三塑胶层,所述第三塑胶层顶部开设有第四安装槽,所述第四安装槽卡接第二塑胶条底部。
优选的,所述防水层、第一塑胶层、第一塑胶条、骨架、第二塑胶层、第二塑胶条和第三塑胶层均通过强力胶依次相互粘连,连接块、耐磨块、第一骨架和第二骨架均为金属制品。
优选的,所述连接块设置有四个,分布在第一骨架和第二骨架之间的四角。
优选的,所述第一塑胶条和第二塑胶条均为圆柱形长条,且具有一定的刚性强度。
优选的,所述安装孔和耐磨块均为矩形,且安装孔和耐磨块尺寸近似相等。
优选的,所述耐磨块设置在第三塑胶层之外,且等间距和行距分布满第三塑胶层底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一种耐磨塑胶建筑模板通过设置的第一骨架、第二骨架、第一塑胶条和第二塑胶条,根据材料自生的刚性强度,在通过强力胶相互粘接一起后,使得此建筑模板具有优良的刚性强度,能够保证在浇筑混凝土后使混凝土能够具有良好的成型基础,且通过设置的骨架能够有效抵抗温度对建筑模版变形的影响。
2、该一种耐磨塑胶建筑模板通过设置的防水层,能够有效的将保证混凝土内水分盛进建筑模版内对建筑模版的腐蚀,同时有效隔绝外部过大的水分进入混凝土内对混凝土的体积造成变化,从而造成成型发生异常,设置的耐磨块,能够有效的抵挡在施工过程中其他物体对建筑模板的接触,从而划破建筑模块,且设置的第一骨架和第二骨架能够有效双重抵挡尖锐物体刺破建筑模板。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衡一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衡一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2407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