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微拟球藻封闭连续式生物反应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0025535.5 | 申请日: | 2020-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7131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孙发强;王志臻;王珊珊;刘珊珊;高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旭能生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M1/36 | 分类号: | C12M1/36;C12M1/12;C12M1/04;C12M1/00;C12R1/89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姜学德 |
地址: | 266500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拟球藻 封闭 连续 生物反应器 | ||
一种微拟球藻封闭连续式生物反应器,包括T型支架、封闭式薄膜吊袋、连通管、气泵、营养盐储存容器以及板式存储容器;其中,封闭式薄膜吊袋吊装在T型支架上,连通管安装在T型支架上,封闭式薄膜吊袋由连通管通过管道分别连接营养盐储存容器和板式存储容器;封闭式薄膜吊袋下部设置有接种口和通气口,通气口通过管道连接气泵;T型支架上还安装有照射封闭式薄膜吊袋的照明灯。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微拟球藻生产过程中的细菌、真菌、原生动物污染问题,并且通过流加式连续培养能够实现微拟球藻连续传代生产,长时间保持微拟球藻的细胞活性,大大延长了工业化生产中微拟球藻的培养周期,节省了人力、资源成本。实现微拟球藻工业化连续生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微藻工业化培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拟球藻封闭连续式生物反应器。
背景技术
微拟球藻(Nannochloropsis.sp)属褐藻门、大眼藻纲、微拟球藻属,是一类球形或近似球形的单细胞微藻,其细胞小(通常2-4μm),形态简单,呈球形。微拟球藻细胞内油脂很高,据文献报到可以达到细胞干重的30-60%,其中油脂中含有高含量的二十碳五烯酸(EPA),此种脂肪酸属于Ω-3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此种脂肪酸对于水产动物和人体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鱼类、虾类和贝类的育苗中,EPA是对水产动物幼苗正常生长发育不可或缺的营养成分,对于人类来说是自身不能合成但又不可缺少的重要营养素,因此被人们称为人体必需脂肪酸。EPA具有帮助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促进体内饱和脂肪酸代谢,从而起到降低血液粘稠度,增进血液循环,提高组织供氧而消除疲劳。也可防止脂肪在血管壁的沉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预防脑血栓、脑溢血、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
目前微拟球藻的工业化培养方式多采用开放式池进行培养。开放池培养微拟球藻是目前最为常用而又简单的培养模式,也是目前较为成熟的一种微藻工业化培养技术。开放大池培养的优点是构建简单、成本低廉及操作简便;但开放池培养过还存在以下问题:
(1)培养环境为开放式,极易发生细菌,原生动物污染问题,极易导致微藻培养失败;
(2)培养条件参数温度,光照、pH等发生变化后不易调整;
(3)培养生物量低,藻种易老化,收获藻类产品(藻油)品质不稳定;
(4)接种过程繁琐,培养周期短,一个培养周期为7-10天;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开放池培养方式的诸多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微拟球藻封闭连续式生物反应器,采用封闭式连续培养,使培养过程稳定可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微拟球藻封闭连续式生物反应器,包括T型支架、封闭式薄膜吊袋、连通管、气泵、营养盐储存容器以及板式存储容器;其中,
所述封闭式薄膜吊袋吊装在T型支架上,所述连通管安装在T型支架上,所述封闭式薄膜吊袋由连通管通过管道分别连接所述营养盐储存容器和板式存储容器;
所述封闭式薄膜吊袋下部设置有接种口和通气口,所述通气口通过管道连接所述气泵;
所述T型支架上还安装有照射封闭式薄膜吊袋的照明灯。
进一步地,所述连通管由两根中空且多开口的管体组成,所述两根管体的两端分别由实心管体连接组成不流通环形结构;
所述开口分别为上部接口和下部接口,其中若干上部接口相连通并通过管道与封闭式薄膜吊袋连接,剩余上部接口亦相连通并通过管道与营养盐储存容器相连;若干下部接口相连通并通过管道与封闭式薄膜吊袋连接,剩余下部接口亦相连通并通过管道与板式存储容器相连。
优选地,所述封闭式薄膜吊袋为透明聚乙烯材料,额定体积50L,其上端为圆柱形,下端为封闭的倒锥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旭能生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青岛旭能生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2553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