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内部带加强筋的U型复合材料结构件成型的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2020026012.2 | 申请日: | 2020-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4715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5 |
发明(设计)人: | 朱家强;王滨;李成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晋飞碳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33/42 | 分类号: | B29C33/42;B29C70/44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4 | 代理人: | 高迷想 |
地址: | 201306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内部 加强 复合材料 结构件 成型 模具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内部带加强筋的U型复合材料结构件成型的模具,该模具包括上模、构成下膜的左下模镶件和右下模镶件以及模具底板,上模包括上盖和向下指向的凸块,上盖可放置在所述左下模镶件和右下模镶件的上表面上,凸块可放置在左下模镶件和右下模镶件之间的空间,左下模镶件和右下模镶件是分开的,分别放置在所述模具底板的上。该模具可将U型复合材料结构件的U型复合材料结构主体和加强筋共固化一体成型的步骤,不需要额外的机械连接和胶接,并且成型时是封闭结构,不会变形。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内部带加强筋的U型复合材料结构件成型的模具,属于模具行业。
背景技术
内部带加强筋的U型复合材料结构件在工业用途中非常常见,例如,高铁地板边梁、磁悬浮车电磁箱以及地铁门框和窗框。这种内部带加强筋的U型复合材料结构件由U型复合材料结构主体和加强筋组成,加强筋位于U型复合材料主体的两侧臂之间,将U型复合材料结构件分为上下两部分。加强筋的形状常见的有L型,T型,这种内部带加强筋的U型复合材料结构件的结构示意图分别如图1a和1b所示。
目前内部带加强筋的U型复合材料结构件的成型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1)U型结构复合材料结构主体和内部加强筋分别成型后进行铆接或胶接。这种成型工艺模具相对简单,分开成型U型复合材料结构主体和L型或T型加强筋也相对容易。但是后续组装增加了成型的成本,因为需要增加加工、装配、胶接工艺工作,并且容易在装配处形成应力集中,机械性能较差。(2)U型复合材料结构主体成型后再在上面成型L型或T型加强筋,这种成型工艺比较适合平板加筋结构。U型复合材料结构主体的加强筋在附接在其侧壁上,从设计上角度来说,如果U型结构复合材料结构主体和内部加强筋采用共固化一体成型,要求模具的结构比较复杂,并且成型过程中较难实现压力的均匀性。根据目前的技术,如果这种内部带加强筋的U型复合材料结构件利用热压罐成型工艺制备,工艺上需要进两次热压罐成型过程:第一次热压罐用于U型复合材料结构主体的成型,第二次热压罐成型工艺用于加强筋的成型。两次热压罐成型过程不但增加了制造成本,并且由于第一次热压罐成型工艺得到的是U型不封闭结构,温度降低后,化学收缩一定会产生变形使产品离模,二次热压罐成型工艺制备加强筋的时候,加入的预浸料中的树脂会压入U型复合材料结构主体与模的间隙中,导致最终产品难以脱模,产品的外表面不均匀等问题。
因此,需要一种可以使U型结构复合材料结构主体和内部加强筋共固化一体成型的模具。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内部带加强筋的U型复合材料结构件的成型工艺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内部带加强筋的U型复合材料结构件成型的模具,该模具可以使该内部带加强筋的U型复合材料结构件的U 型复合材料结构主体和加强筋共固化一体成型。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内部带加强筋的U型复合材料结构件成型的模具,所述模具包括上模、构成下膜的左下模镶件和右下模镶件以及模具底板,
所述上模包括上盖和向下指向的凸块,所述上盖可放置在所述左下模镶件和右下模镶件的上表面上,所述凸块可放置在所述左下模镶件和右下模镶件之间的空间,
所述左下模镶件和右下模镶件是分开的,分别放置在所述模具底板的上。
进一步的,所述U型复合材料结构件由U型复合材料结构主体和加强筋组成,所述加强筋的两末端连接在所述U型复合材料结构主体的两侧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上模是框架结构,其型面具有一定的厚度,该厚度为 15-25cm。
进一步的,所述下模是框架结构,其型面具有一定的厚度,该厚度为 15-25cm。
进一步的,所述左下模镶件和所述右下模镶件之间的模具底板的上表面是型面,其厚度为15-25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晋飞碳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晋飞碳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2601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