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环境数据采集、分析、传送仪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0026059.9 | 申请日: | 2020-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45297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8 |
发明(设计)人: | 李小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云鸿讯展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10 | 分类号: | G01N1/10;G01N33/18 |
代理公司: | 深圳紫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646 | 代理人: | 张世静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京汉大道12***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境 数据 采集 分析 传送 仪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监测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环境数据采集、分析、传送仪器,包括收集机构,所述收集机构的右侧顶端固定安装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安装柱,所述安装柱的左端底部固定安装有采集气缸,所述采集气缸的底端固定安装有采集柱。该环境数据采集、分析、传送仪器,在对待检测水进行采集、分析、传送时,先将收集机构放置在需要检测处,通过采集气缸驱动采集柱带动采集桶对待检测水进行采集,在采集桶采集完毕上升时,上升至限位柱处时在限位柱的作用下以及采集桶与采集柱的铰接关系,采集桶由水平状态变为倾倒状态,具备能对环境用水进行采集、分析、传送一体化等优点,解决了分步进行麻烦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监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环境数据采集、分析、传送仪器。
背景技术
环境监测,是指环境监测机构对环境质量状况进行监视和测定的活动,环境监测是通过对反映环境质量的指标进行监视和测定,以确定环境污染状况和环境质量的高低,环境监测的内容主要包括物理指标的监测、化学指标的监测和生态系统的监测,在环境监测方面会对环境用水进行收集后进行检测而后得到数据进行分析。而现有的对环境用水的采集、分析、传送多为分步进行,不能够做到一体化,导致效率较低,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我们提出一种环境数据采集、分析、传送仪器。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环境数据采集、分析、传送仪器,具备能对环境用水进行采集、分析、传送一体化等优点,解决了分步进行麻烦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环境数据采集、分析、传送仪器,包括收集机构,所述收集机构的右侧顶端固定安装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安装柱,所述安装柱的左端底部固定安装有采集气缸,所述采集气缸的底端固定安装有采集柱,所述采集柱的另一端铰接有采集桶,所述采集柱的右侧设置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固定安装于采集气缸的底端,所述收集机构的顶端左侧固定安装有收集弧板,所述收集弧板的右侧设置有收集口,所述收集口开设于收集机构的顶端左侧,所述收集机构的底端右侧安装有分析装置。
所述收集弧板贯穿收集机构的侧壁并延伸至收集机构的内部,所述收集弧板位于收集机构内部分固定安装有收集桶,所述收集桶的右端安装有传送管,所述传送管的另一端下方设置有连通器,所述连通器的右端连接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的另一端贯穿收集机构的侧壁并延伸至收集机构的外侧,所述连通管与分析装置连接,所述分析装置的右侧底端开设有出水口,所述收集桶的左侧底端安装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另一端贯穿收集机构的侧壁并延伸至收集机构的外侧。
优选的,所述采集柱的数量为两个,且采集柱对称分布于采集桶的前后两侧。
优选的,所述限位柱的竖直方向长度小于采集柱的竖直方向长度,且限位柱位于收集弧板的左上方。
优选的,所述连通器安装于收集机构的内部,且连通器设置于收集桶的右侧。
优选的,所述传送管为水平结构,且传送管的高度高于连通器的高度。
优选的,所述收集口设置于收集机构与收集弧板接触处,且收集口的高度高于收集弧板与收集机构接触端的高度,收集弧板为斜面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环境数据采集、分析、传送仪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云鸿讯展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云鸿讯展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2605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图书馆智能化营运系统
- 下一篇:一种兽医用粪便取样器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