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气控夹管式灌装阀有效
申请号: | 202020028413.1 | 申请日: | 2020-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7912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利;王伟;宋洪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精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7/07 | 分类号: | F16K7/07;B67C3/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228 山东省青岛市即墨通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控夹管式 灌装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控夹管式灌装阀,依次包括灌装管1、螺套1、软管、缸筒、气控腔、螺套2、灌装管2、卡箍、灌装管接头、气控孔、密封垫圈、进料口、出料口,所述灌装管与缸筒组成气动控制部分,内设有软管,外部连接螺套1、螺套2,所述灌装管与灌装管接头组成下部灌装部分,内设有密封垫圈,外部连接卡箍,所述气动控制部分与下部灌装部分,两端外部均设有灌装管1、灌装管2。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阀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控夹管式灌装阀。
背景技术
当前随着中国现代化装备业的快速发展进步,食品灌装行业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使得当今食品灌装机械技术有了新的发展,而未来的出路应该是朝着更小、更快、更安全的发展方向进行。
在传统的食品灌装设备中,气控灌装阀一般都是采用柱塞与阀座结合的密封方式,同时控制部分与执行部分会独立设计在阀门两侧,而此系列结构阀门,不仅自身阀门体积较大,增加了设备体积,加大了成本投入,同时会在柱塞与阀座间存在较多的残留,需要人工拆卸清洗和消毒,这对现代化高速发展的自动化设备而言,不仅限制了速度发展,同时不能满足食品安全的发展需求。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使用在小口径快速灌装的各种工况下,具有密封可靠,可在线清洗和消毒的的低残留灌装阀门。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气控夹管式灌装阀,依次包括灌装管1、螺套1、软管、缸筒、气控腔、螺套2、灌装管2、卡箍、灌装管接头、气控孔、密封垫圈、进料口、出料口;所述灌装管与缸筒组成气动控制部分,内设有软管,外部连接螺套1、螺套2;所述灌装管与灌装管接头组成下部灌装部分,内设有密封垫圈,外部连接卡箍;所述气动控制部分与下部灌装部分,两端外部均设有灌装管1、灌装管2;
进一步的:所述气动控制部分,缸筒两端内孔为内锥形,两端灌装管为外锥形,内部仅有一软管;
进一步的:所述气控孔部分,设置在缸筒侧壁中部,外部与控制气源连接,内部与气控腔相通;
进一步的:所述灌装管进料口端,即与管道相连的接口形式,可有活接连接、快插连接、快装卡接连接,可满足目前95%以上工业场合下的连接需求。
本实用新型,可使用在小口径灌装的各种工况场合下,具有密封优良、寿命长、低残留的优点,可满足在线清洗、在线消毒的现代化自动设备灌装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气控夹管式灌装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气控夹管式灌装阀的关闭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气控夹管式灌装阀的开启状态示意图;
图中:1灌装管1、2螺套1、3软管、4缸筒、5气控腔、6螺套2、7灌装管2、8卡箍、9灌装管接头、10气控孔、11密封垫圈、12进料口、13出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3所示,一种气控夹管式灌装阀,依次包括灌装管1、螺套1、软管、缸筒、气控腔、螺套2、灌装管2、卡箍、灌装管接头、气控孔、密封垫圈、进料口、出料口;所述灌装管与缸筒组成气动控制部分,内设有软管,外部连接螺套1、螺套2;所述灌装管与灌装管接头组成下部灌装部分,内设有密封垫圈,外部连接卡箍;所述气动控制部分与下部灌装部分,两端外部均设有灌装管1、灌装管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精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青岛精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2841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