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超声速风洞双罩体静态抛罩尾撑测力试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030847.5 | 申请日: | 2020-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4265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7 |
发明(设计)人: | 解福田;许晓斌;谢飞;林敬周;成刚;任淑杰;钟俊;赵健;舒海峰;向立光;孙鹏;刘正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M9/04 | 分类号: | G01M9/04;G01M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王丹 |
地址: | 6219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超 声速 风洞 双罩体 静态 抛罩尾撑 测力 试验装置 | ||
1.一种高超声速风洞双罩体静态抛罩尾撑测力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尾撑测力试验装置包括顺气流方向从前至后顺序连接的半罩体模型测量装置(1)和弹体模型测量装置(2),半罩体模型测量装置(1)和弹体模型测量装置(2)共用尾支杆(101);半罩体模型测量装置(1)有2个,半罩体天平(107)为杆式天平,2个半罩体天平(107)分别与半罩体天平转接头(102)前端的上下对称的2个接口连接,半罩体天平转接头(102)安装在尾支杆(101)的前部;弹体模型测量装置(2)的弹体环式天平(202)安装在2个半罩体天平(107)后方的尾支杆(101)的法兰接口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超声速风洞双罩体静态抛罩尾撑测力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半罩体模型测量装置(1)包括尾支杆(101)、半罩体天平转接头(102)、半罩体天平转接定位平键(103)、半罩体天平转接定位加强销钉(104)、支杆拉紧螺母(105)、半罩体天平锁紧楔键(106)、半罩体天平(107)、半罩体天平前端定位平键(108)、半罩体天平隔热套(109)、半罩体天平垫圈(110)、半罩体天平拉紧螺钉(111)和半罩体模型(112);
所述的半罩体天平转接头(102)与尾支杆(101)的前端连接,通过半罩体天平转接定位加强销钉(104)和支杆拉紧螺母(105)固定;
所述的半罩体天平(107)的后端与半罩体天平转接头(102)连接,通过半罩体天平转接定位平键(103)定位,通过半罩体天平锁紧楔键(106)锁紧;
所述的半罩体天平(107)的前端、半罩体天平隔热套(109)、半罩体模型(112)依次连接,通过半罩体天平前端定位平键(108)定位,通过半罩体天平垫圈(110)和半罩体天平拉紧螺钉(111)与半罩体天平(107)锁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超声速风洞双罩体静态抛罩尾撑测力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体模型测量装置(2)包括尾支杆(101)、弹体环式天平(202)、弹体模型后段(203),弹体模型中段(204)、弹体模型前段(205)、弹体模型头部(206)和弹体模型底盖(207);
所述的弹体环式天平(202)连接在尾支杆(101)的法兰接口上;弹体模型头部(206)、弹体模型前段(205)、弹体模型中段(204)、弹体模型后段(203)从前至后依次连接,弹体模型后段(203)的前端固定在弹体环式天平(202)的前端,弹体模型后段(203)的尾端固定弹体模型底盖(207);弹体模型前段(205)与半罩体模型(112)之间具有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超声速风洞双罩体静态抛罩尾撑测力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半罩体天平(107)和弹体环式天平(202)的天平线通过尾支杆(101)的中心孔穿出,与高超声速风洞的数采系统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超声速风洞双罩体静态抛罩尾撑测力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半罩体天平转接头(102)与尾支杆(101)前段的为正反螺纹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超声速风洞双罩体静态抛罩尾撑测力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半罩体天平转接头(102)与半罩体天平(107)之间采用1:10锥孔配合连接,所述的半罩体天平(107)与半罩体模型(112)之间采用1:5锥孔配合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超声速风洞双罩体静态抛罩尾撑测力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半罩体模型(112)与半罩体天平(107)的连接处局部加厚,设置有加强筋提高连接处的支撑强度;加强筋的前缘具有后掠倒角。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超声速风洞双罩体静态抛罩尾撑测力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体环式天平(202)与弹体模型后段(203)之间的间隙大于等于2mm,弹体环式天平(202)与尾支杆(101)之间的间隙大于等于2mm,防止弹体环式天平(202)形变后发生碰撞影响测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未经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30847.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固定支架及电池包
- 下一篇:一种幼儿辅助识字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