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止溅水的茶壶有效
申请号: | 202020032148.4 | 申请日: | 2020-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43207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8 |
发明(设计)人: | 邓海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邓海荣 |
主分类号: | A47G19/14 | 分类号: | A47G19/14 |
代理公司: | 广东高端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346 | 代理人: | 阚思行 |
地址: | 4261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止 溅水 茶壶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具领域,具体为防止水洒出的茶盘。目的是解决现有的茶壶结构在角度倾斜或突然的晃动时,茶壶内的热水会溅出,从而有可能造成烫伤的问题而设计的防止溅水的茶壶。包括壶身、壶盖及手柄,所述壶身的侧面设有出水口,该出水口固定连接有壶嘴,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位于壶身上方的两侧,且手柄的一端同时位于与壶身侧面出水口上方相交的位置,该手柄为中空结构,其中空内部设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一端与手柄内部固定连接,另一端处于水壶内紧邻出水口的位置,所述壶身的内部设有开关件,该开关件与调节杆固定连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具领域,具体为防止溅水的茶壶。
背景技术
茶壶(英文:teapot),是一种泡茶和斟茶用的带嘴器皿。它是茶具的一种,主要用来泡茶。茶壶由壶盖、壶身、壶底等,组成,壶盖有孔、钮、座、盖等细部。壶身有口、延(唇墙)、嘴、流、腹、肩、把(柄、扳)等部分。由于壶的把、盖、底、形的细微差别,茶壶的基本形态就有200种。泡茶时,茶壶大小依饮茶人数多少而定。茶壶的质地很多,使用较多的是以紫砂陶壶或瓷器茶壶。相关经典名句:一器成名只为茗,悦来客满是茶香。
现在的商务场合或家庭中,都是摆放一套茶具来喝茶,而泡茶时需要用烧开的热水来浸泡茶叶,而现实当中由于茶壶不慎导致烫伤的案例也时有发生,即便是成年人在拿茶壶的时候角度倾斜或突然的晃动,也会使茶壶内的热水流出或溅出;小孩拿取茶壶或不小心碰倒茶壶也会使茶壶内的热水溅出或流出,导致发生烫伤的风险很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的茶壶结构在角度倾斜或突然的晃动时,茶壶内的热水会溅出,从而有可能造成烫伤的问题而设计的防止溅水的茶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防止溅水的茶壶,包括壶身、壶盖及手柄,所述壶身的侧面设有出水口,该出水口固定连接有壶嘴,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位于壶身上方的两侧,且手柄的一端同时位于与壶身侧面出水口上方相交的位置,该手柄为中空结构,其中空内部设有调节杆,
所述调节杆的一端与手柄内部固定连接,另一端处于水壶内紧邻出水口的位置,
所述壶身的内部设有开关件,该开关件与调节杆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防止溅水的茶壶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所述开关件的尺寸及形状为大于出水口且与水壶内壁相吻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防止溅水的茶壶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所述手柄侧面设有与调节杆重叠的调节孔,所述调节杆的侧设面设有通过调节孔伸出手柄外的调节按钮。
作为本实用新型防止溅水的茶壶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所述调节杆为具备弹性部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防止溅水的茶壶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所述调节杆与手柄通过铆合或焊接或卡接连接在一起。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创新优点:
1.本实用新型减少了茶壶内热水在角度倾斜或晃动时热水的溅出量,提高了防烫伤的安全性;
2.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手柄及调节杆和开关件及壶身的结合,使整体在按下调节按钮,使开关件7脱离壶身的出水口后,壶身内的水才经出水口及壶嘴流出,减少了因晃动或角度倾斜造成热水溅出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剖切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图3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邓海荣,未经邓海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3214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节能饮水机
- 下一篇:一种骨科用骨科夹板安装紧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