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大便失禁护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032631.2 | 申请日: | 2020-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8184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邵亚琼;胡玲玲;李征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5/451 | 分类号: | A61F5/451 |
代理公司: | 武汉帅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20 | 代理人: | 朱必武 |
地址: | 43003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便 失禁 护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大便失禁护理装置,包括粘接胶片,所述粘接胶片的上表面通过喷涂设置有密封粘接胶,所述粘接胶片的上表面设置有密封手撕片,所述粘接胶片的侧面设置有通槽,所述粘接胶片的另一侧表面设置有粪便收集袋,所述粪便收集袋通过注塑与粘接胶片的侧面连接固定,所述粪便收集袋的内侧设置有液体吸收棉,所述液体吸收棉通过胶水粘接固定设置在粪便收集袋的内壁;护理装置通过粘接胶与患者的臀部连接,同时粘接片的侧面设置了开口,在使用过程中患者将粪便通过开口导到护理装置的内部,有效的避免了粪便外流,同时粪便收集袋的可折叠收束设计使得收集袋内部的空间极大,避免过量的粪便导致装置脱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便失禁护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的植物人护理一直是医院的难题,植物人在无意识的情况下依旧有新陈代谢,会无意识的排便,当病人的排泄物长时间不清理会造成病人肛门周围的粘膜红肿,严重的还会导致感染,目前的医院使用的方法是使用卫生棉条进行护理,但是卫生棉条内置比较繁琐,且放入与放出的过程中会弄脏病人的衣物与床单,整个整理过程非常繁琐,且失禁现象无规律可循,护理人员需要频繁查看,占用了大量的人力。针对目前的失禁护理装置所暴露的问题,有必要对护理装置进行结构上的改进,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大便失禁护理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便失禁护理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护理装置使用不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大便失禁护理装置,包括粘接胶片,所述粘接胶片的上表面通过喷涂设置有密封粘接胶,所述粘接胶片的上表面设置有密封手撕片,所述粘接胶片的侧面设置有通槽,所述粘接胶片的另一侧表面设置有粪便收集袋,所述粪便收集袋通过注塑与粘接胶片的侧面连接固定,所述粪便收集袋的内侧设置有液体吸收棉,所述液体吸收棉通过胶水粘接固定设置在粪便收集袋的内壁,所述液体吸收棉的一端设置有吸液棉圈,所述吸液棉圈的外侧表面与粘接胶片的内侧表面连接,所述吸液棉圈的内侧表面设置有导向环。
优选的,所述粘接胶片的外观结构为矩形的片状结构,所述粘接胶片的侧面通过切割均匀设置有一圈的通槽。
优选的,所述通槽的侧面贯穿粘接胶片的两侧表面,所述通槽的外观结构为条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导向环的外观结构为圆环形结构,所述导向环的内径直径大小为4CM。
优选的,所述导向环的外侧表面设置有吸液棉圈,所述吸液棉圈的外观结构为圆环形结构,所述吸液棉圈的一侧表面与患者的皮肤接触,所述吸液棉圈的另一侧与液体吸收棉接触,且吸液棉圈与液体吸收棉为一体结构。
优选的,所述粪便收集袋的一端结构为圆环结构,所述粪便收集袋为橡胶质圆柱形结构,所述粪便收集袋可拉伸。
优选的,所述密封手撕片的外观结构为矩形的片状结构,所述密封手撕片的面积比粘接胶片的面积大5%,所述粘接胶片设置在密封手撕片的正中央。
优选的,所述导向环的侧面通过喷涂设置有密封粘接胶,所述导向环通过密封粘接胶与密封手撕片连接,所述导向环还通过密封粘接胶与患者皮肤接触并粘接。
优选的,所述液体吸收棉的侧面与粪便收集袋的内壁相接触,所述液体吸收棉的外观结构为空心的圆台状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护理装置通过粘接胶与患者的臀部连接,同时粘接片的侧面设置了开口,在使用过程中患者将粪便通过开口导到护理装置的内部,有效的避免了粪便外流,同时粪便收集袋的可折叠收束设计使得收集袋内部的空间极大,避免过量的粪便导致装置脱落。
(2)护理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内部的液体吸收棉能够将粪便中的液体吸收,避免了病人肛门周围的粘膜红肿,同时避免医护人员在更换护理装置时粪便中的液体外流将床单与衣物弄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未经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3263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