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椅子及其搁脚板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2020036732.7 | 申请日: | 2020-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93336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7 |
发明(设计)人: | 王江林;王郑兴;鲍家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恒林家居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C7/50 | 分类号: | A47C7/50;A47C7/46;A47C3/30;A47C7/00;A47C7/14 |
代理公司: | 杭州丰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4 | 代理人: | 李久林 |
地址: | 313300 浙江省湖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椅子 及其 脚板 组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椅子及其搁脚板组件,该搁脚板组件包括固定座,以及安装在固定座上的椅座架,以及安装在固定座和椅座架的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电动推杆、第二联动杆、第三连杆机构、联动组件和左右两套第二连杆机构,其中,第二连杆机构作用于搁脚板组件的抬起与放下,第三连杆机构用于搁脚板组件的伸长与缩短,联动组件使得搁脚板组件在抬起的过程中伸长以及放下的过程中缩短,该搁脚板组件结构简单,且在未抬起时可完全贴合椅架底部,使椅子看起来简洁大方美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椅子及其搁脚板组件。
背景技术
椅子的舒适程度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工作生活质量。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在研究座背联动机构,以实现自适应的功能,提高座椅的舒适度。
目前市面上座椅所使用的座背联动机构结构复杂,生产加工难度高,导致成本较高;如公开号为CN104223821B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转椅底盘,该底盘由多个连杆与托架、底座构成四连杆机构,与靠背相连的翘板转动时,与椅座相连的托架整体向上向后移动,并且根据人体重量,靠背倾仰回复力有相应匹配,使得无论体重轻或者重的人都可以轻松倾仰回复起身;该底盘机构主要适用于办公椅;对于休闲椅而言,通常需要大角度后仰休息,因此需要椅座前端可以翘起,故需要研究一种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制造的座背联动机构来满足市场的需要。
因此,公开号为CN109984499A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座背同步联动装置及座椅,包括用于连接气杆的底座,用于连接椅座的托架以及用于连接靠背的翘板;底座、托架和翘板三者之间通过第一连杆、第二连杆以及第三连杆连接构成四连杆机构;所述翘板下端的两侧向前延伸形成侧板,第一连杆的一端同时与底座、托架的后部铰接,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翘板的下端铰接;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与底座的前端铰接,第三连杆的另一端与侧板前端铰接;第二连杆的一端与托架铰接,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三连杆的中部铰接。翘板受力驱动发送转动时,通过第一连杆、第二连杆以及第三连杆作用下带动托架前端翘起。该发明全部采用简单连杆装配而成,结构简单,工艺精简,稳定性高,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当靠背处在比较大的后仰角度时,坐背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也是处于比较大的状态,这样人体对椅子的作用力就全部集中在了靠背上,从而导致以下问题:
1)、人体以及椅子的重心都往后移,椅子易向后倾翻;
2)、靠背会承受较大的作用力,因此需提高靠背的材质以及结构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生产成本;
3)、相对应的,椅子主要是通过靠背对人体背部提供支撑力,而坐背对人体臀部仅是有一个固定其位置的作用,不符合人体平常躺下时的受力情况,从而使得人体整体上未处于舒服的状态,长期仰卧后,人体反而会更感疲惫;
4)、人体的腿部依旧处于弯曲状态,不能舒展开来,进而人体便不能得到全身心的放松。
为了解决上述第四个技术问题,公开号为CN109645726A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靠背搁脚电动连体机构,包括:座框,靠背,搁脚组件,摆杆组件,用于实现搁脚组件前伸和靠背后倾的旋转摆动机构,摆杆组件安装在座框下方,摆杆组件上设置有缺口摆动盘;搁脚连杆组件,分别与搁脚组件和座框连接用于实现搁脚组件的伸缩折叠;搁脚连杆组件上连接有缺口铰链;靠背连杆组件,分别与靠背和摆杆组件连接用于实现靠背的倾仰;驱动件,驱动件分别与摆杆组件和搁脚组件连接并带动摆杆组件和搁脚组件相对运动;滚动组件,与摆杆组件上的缺口摆动盘和搁脚连杆组件上的缺口铰链配合实现搁脚组件的前伸后缩和靠背的后倾和前仰。该靠背搁脚电动连体机构,通过一部电机即可实现仰倾过程和搁脚的抬起,占空少,稳定性好。
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使用过程中发现,该椅子有以下缺陷:
1)、不符合人们平常躺下与起来的习惯动作;需躺下时,该椅子是搁脚板先行抬起然后椅背再倒下,需起来时,该椅子是椅背先行上升然后搁脚板在下降,运动过程与人们平常躺下与起来的习惯动作相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恒林家居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恒林家居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3673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梯门板加强筋自动清洁涂胶机构
- 下一篇:一种微型平板式挤压涂布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