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隧道超前支护的小导管注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037924.X | 申请日: | 2020-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7752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夏卫平;颜海峰;李凯;周巨恒;储士营;王宁;杨新安;马明杰;李桂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20/02 | 分类号: | E21D20/02 |
代理公司: | 合肥和瑞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8 | 代理人: | 王挺;柯凯敏 |
地址: | 230001***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隧道 超前 支护 导管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隧道围岩支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隧道超前支护的小导管注浆装置。本装置包括管身及锚头;锚头的锥面处径向凹设容纳槽;防松翼板通过铰接轴铰接在容纳槽内;本装置还包括夹设于防松翼板内侧面与容纳槽槽底之间空间处的扩张囊,所述扩张囊的囊腔通过位于锚头处预设的注浆流道而连通管身管腔,以使得浆液可经由管身管腔进入注浆流道并最终注入扩张囊囊腔中,从而使防松翼板尾端产生上抬式的铰接动作;所述锚头的锥面处则设置前端注浆孔,各前端注浆孔的进液端同样连通所述注浆流道。本装置能在优化锚杆施工工艺的同时,进一步缩短工作时间并提高操作效率,锚固作业效率更高,锚固性能亦可得到有效保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隧道围岩支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隧道超前支护的小导管注浆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隧道钻爆法施工的主要支护手段,锚杆支护是用锚杆打入地表岩体或硐室周围岩体预先钻好的孔中,利用其头部、杆体的特殊构造并依赖于黏结作用将围岩与稳定岩体结合在一起而产生悬吊效果、组合梁效果和补强效果,以达到加固支护的目的。锚杆支护的好坏及效率是衡量一个工程项目优劣的关键,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进度和成本。随着科学技术发展,锚杆支护施工工艺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初期的人工手持式风钻钻孔+人工插杆+人工注浆的全人工施工,到后来的凿岩台车钻孔+人工插杆+人工注浆的半机械化施工,最终过渡为目前的锚杆台车施工。现有的锚杆台车施工工艺包括:先进行钻孔,孔内塞入药包,随后将钻杆更换为螺纹钢锚杆,将螺纹钢钻入孔内,或先将钻杆更换为中空注浆锚杆,采用注浆机再进行注浆。上述整个施工循环下来,存在着人工操作内容多、工作量大、隧道施工环境恶劣以及人员安全得不到保证的问题,综合效率仍旧较为低下。是否能寻求一种操作上更为高效方便的注浆式锚杆结构,以便于能在优化锚杆施工工艺的同时,进一步缩短工作时间并提高操作效率,从而完全符合隧道机械化施工需求,已成为本领域近年来所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适用于隧道超前支护的小导管注浆装置,其能在优化锚杆施工工艺的同时,进一步缩短工作时间并提高操作效率,锚固作业效率更高,锚固性能亦可得到有效保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适用于隧道超前支护的小导管注浆装置,包括直管状的管身,管身前端设置有便于将管身轴向打入土层的圆锥头状的锚头;锚头的锥面处径向凹设有槽长方向平行锚头轴线方向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为尖部朝向锚头尖端且尾部朝向管身所在方向的水滴状的沉槽结构;防松翼板通过铰接轴铰接在容纳槽内;防松翼板外形呈两梯形边与容纳槽两槽壁彼此平行的梯形块状,铰接轴用于配合防松翼板的配合位置相对靠近防松翼板的梯形顶边处,且铰接轴的两轴端分别配合于容纳槽的两相对槽壁上;本装置还包括夹设于防松翼板内侧面与容纳槽槽底之间空间处的扩张囊,所述扩张囊的囊腔通过位于锚头处预设的注浆流道而连通管身管腔,以使得浆液可经由管身管腔进入注浆流道并最终注入扩张囊囊腔中,从而使防松翼板尾端产生上抬式的铰接动作;所述锚头的锥面处则设置前端注浆孔,各前端注浆孔的进液端同样连通所述注浆流道。
优选的,所述管身的顶端管口的管腔处设置内螺纹段,所述锚头的锥底面处同轴向外延伸设置配合段且配合段处布置外螺纹段,以使得锚头与管身间形成螺纹固接配合;配合段直径小于锚头的锥底面直径从而在锚头锥底处形成轴肩结构,所述前端注浆孔布置于锚头的轴肩结构与容纳槽之间的一段锥面上,且各前端注浆孔环绕锚头轴线而在锚头锥面处周向依序均布。
优选的,由配合段的端面处同轴内凹设置有一段孔,一段孔孔深大于配合段的轴向长度,一段孔孔底面处同轴内凹设置有二段孔,以使得一段孔与二段孔共同配合形成二段式阶梯孔状的注浆流道;前端注浆孔经由一段孔孔壁而径向贯穿至锚头锥面处,二段孔孔壁处则径向向容纳槽槽底处贯穿开设径向连接孔,以便连通注浆流道与扩张囊囊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3792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BIM的建筑工程用防护栏
- 下一篇:一种用于膨胀土支护的打入式锚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