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经皮穿刺椎体活检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039446.6 | 申请日: | 2020-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96210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0 |
发明(设计)人: | 刘江涛;郑泽平;蒋鲁勇;庞清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0/02 | 分类号: | A61B10/02;A61B17/34 |
代理公司: | 杭州橙知果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61 | 代理人: | 李品 |
地址: | 315099***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穿刺 活检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经皮穿刺椎体活检装置,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现有的经皮穿刺椎体活检手术器械,标本获取的难度高等问题,一种经皮穿刺椎体活检装置,包括穿刺套管针、导向件、沿着导向件置入的组合工作套管、用于夹取骨组织或病灶组织的夹取件,穿刺套管针包括用于穿刺进入椎体的穿刺针和套设于穿刺针外的穿刺管,组合工作套管包括内芯和套设于内芯外的外管,外管端部设置有用于分离骨组织或病灶组织的锯齿。本实用新型具有简单方便的获取标本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经皮穿刺椎体活检装置。
背景技术
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能显著减轻椎体压缩性骨折引起的疼痛,同时具有创伤小、镇痛起效快、治疗时间短、并发症少等特点。椎体压缩性骨折主要由于骨质疏松症所致,但脊柱转移瘤、原发性骨髓瘤等也是其不可忽略的重要病因。因此,近年来,许多学者建议在椎体成形术中常规取活检以防误诊。
目前医院常用的椎体成形术中取活检步骤如下:患者取俯卧位,胸腹部垫空,常规消毒、铺巾,在C臂X线机的监视下,采用经皮单侧或双侧椎弓根穿刺建立工作通道,根据术前测量结果,规划好穿刺角度、深度及路径进穿刺针,针尖深度到达椎体中线后,取出穿刺针内芯,置入导丝拔出穿刺针,沿导丝置入工作套管。置入工作套管之后,目前常用的取活检方法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骨钻或环锯沿工作通道顺时针旋进椎体内到达距椎体前缘约2~3cm处,再顺时针旋出椎体,取下钻头上附着的骨质,若未取得或骨质偏少,则需重复操作。
第二种,用连接有注射器的活检针经工作通道缓慢旋转进入,然后保持注射器负压状态,缓慢反向旋转取出活检针,取得标本。采集标本后及时送病理科检查,取材后经工作通道推入适量骨水泥。
以上取活检方式操作难度大,往往需要进行多次操作,对椎体破坏范围大,且活检成功率较低。主要原因如下:1、骨钻或环锯虽然能钻取部分骨质,但由于内壁光滑以及通道内出血影响骨质附着,增加了标本的获取难度;2、负压穿刺针抽吸标本时经常使用的是20ml普通注射器,其负压往往不足以吸取骨质,通常需要与方法第一种配合进行标本的获取,往往也需要进行多次吸取,同时对取得的标本质量无法保证。
因此,现有的经皮穿刺椎体活检手术器械,标本获取的难度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经皮穿刺椎体活检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经皮穿刺椎体活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穿刺套管针、导向件、沿着导向件置入的组合工作套管、用于夹取骨组织或病灶组织的夹取件,所述的穿刺套管针包括用于穿刺进入椎体的穿刺针和套设于穿刺针外的穿刺管,所述的组合工作套管包括内芯和套设于内芯外的外管,所述的外管端部设置有用于分离骨组织或病灶组织的锯齿。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患者取俯卧位,行心电监护检查生命体征。C型臂透视确定病椎体位置,做好标记,常规消毒铺巾。以椎弓根体表投影外约1~2cm为进针点,1%利多卡因逐层麻醉直至骨膜。在C型臂透视下将穿刺套管针呈10~15°内倾角缓慢旋转锥入椎弓根,当侧位片显示穿刺针的针尖到达椎体后缘,而正位见穿刺针的针尖尚未超过椎弓根内缘时,穿刺套管针继续穿刺进入椎体至超过椎体后缘1/3到1/2处。然后取出穿刺针,往穿刺管中置入导向件,再取出穿刺管,沿导向件置入组合工作套管,再取出内芯,然后轻轻向前顺时针旋转外管,靠外管前端的锯齿,分离部分骨组织或病灶组织。然后夹取件穿过外管夹取分离的骨组织或病灶组织,夹取件夹住骨组织或病灶组织通过外管取出即可。本实用新型穿刺套管针、导向件、组合工作套管、夹取件配合使用,能够简单方便的获取标本(即用锯齿分离后的骨组织或病灶组织)。并且操作简单,不需要进行重复取骨的操作。
在上述的一种经皮穿刺椎体活检装置中,还包括推杆和套设在推杆的外部的注入管,所述的注入管和推杆用于穿入外管中,骨水泥从所述的注入管注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未经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3944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