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驾驶电动乘座式高速插秧机有效
申请号: | 202020044771.1 | 申请日: | 2020-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9338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曹润池;周磊;郑再象;周金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州樱田农机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5/04 | 分类号: | B62D5/04;B62D3/12;B60K17/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5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驾驶 电动 乘座式 高速 插秧机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驾驶电动乘座式高速插秧机,包括底盘、若干个车轮、车轮驱动机构;每个车轮设有一个车轮驱动机构;车轮驱动机构包括轴套、第一锥齿轮轴、第二锥齿轮、第二支承轴、行走驱动电机;每个车轮设有一个车轮转向机构;车轮转向机构包括转向驱动电机、转向驱动齿轮、转向齿轮;转向齿轮同轴套装、固定连接在轴套外壁上;转向驱动电机设置在底盘上,转向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同轴固定连接转向驱动齿轮,转向驱动齿轮与转向齿轮啮合,可驱动转向齿轮转动。本实用新型可根据需要对车轮转向,实现四轮转向,使前后轮转向时车辙基本重复,同时显著减小转弯半径,显著减少车辙,显著减小对田地压塌。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用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插秧机。
背景技术
插秧机在田间作业和在路上行走时对转向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在田间作业时,需要往返折回,希望转弯半径小,车辙痕迹少,这样对农作物造成的压塌就会比较少。现有技术的插秧机转向机构为前轮转向,转向时,留下四条车辙,同时转弯半径大,对田地产生较大面积的压塌。
发明内容
本实用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能显著减少车辙,显著减小对田地压塌的自动驾驶电动乘座式高速插秧机。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技术目标。
自动驾驶电动乘座式高速插秧机,包括底盘、若干个车轮、车轮驱动机构;每个车轮设有一个车轮驱动机构;所述车轮驱动机构包括轴套、第一锥齿轮轴、第二锥齿轮、第二支承轴、行走驱动电机;所述轴套的中心轴线竖置;所述轴套的上、中部滚动连接在底盘上;所述轴套的下部悬伸在底盘的下方;所述第一锥齿轮轴中心轴线竖置,滚动连接在轴套竖置的内孔中;所述行走驱动电机设置在底盘上,所述行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一锥齿轮轴的上端连接,可驱动第一锥齿轮轴同速转动;所述第一锥齿轮轴的下端设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二支承轴的中心轴线平置,滚动连接在轴套下部侧壁上,所述第二支承轴的两端延伸出第二支承轴滚动连接的轴套下部侧壁;所述车轮固定连接在第二支承轴的一端;所述第二锥齿轮固定连接在第二支承轴的另一端,与第一锥齿轮轴下端第一锥齿轮啮合;其改进之处在于:每个车轮设有一个车轮转向机构;所述车轮转向机构包括转向驱动电机、转向驱动齿轮、转向齿轮;所述转向齿轮同轴套装、固定连接在轴套外壁上;所述转向驱动电机设置在底盘上,所述转向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同轴固定连接转向驱动齿轮,所述转向驱动齿轮与转向齿轮啮合,可驱动转向齿轮转动。
优选地,所述第二锥齿轮、第二支承轴为一体化的第二锥齿轮轴。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积极效果:
1、每个车轮设有一个车轮转向机构,可根据需要对车轮转向,实现四轮转向,使前后轮转向时车辙基本重复,同时显著减小转弯半径,显著减少车辙,显著减小对田地压塌。
2、第二锥齿轮、第二支承轴为一体化的第二锥齿轮轴,减少零件数量,提高结构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向视图。
图3为图1中的Ⅰ部分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州樱田农机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泰州樱田农机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4477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心内科的引流装置
- 下一篇:折叠式水田埋茬耕整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