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机壳与端盖间密封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0044800.4 | 申请日: | 2020-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9851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1 |
发明(设计)人: | 李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横店集团英洛华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7/029 | 分类号: | F16H57/029;F16H57/031;H02K5/04 |
代理公司: | 杭州斯可睿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41 | 代理人: | 林君勇 |
地址: | 322118 浙江省金华***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壳 端盖间 密封 连接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实现螺栓处密封并便于后续维护的机壳与端盖间密封连接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机壳与端盖间密封连接结构,所述机壳形成有内外贯穿第一固定孔,所述端盖侧壁上设有第二固定孔,所述机壳通过螺栓与端盖固定,以使螺栓插配在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内,所述螺栓为沉头螺栓,所述螺栓上套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机壳上设有与螺栓的头部相配合的沉槽;所述螺栓沿轴线由外至内依次包括头部、配合部和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孔孔壁与固定部外壁形成有相互配合的螺纹结构,所述头部与配合部间构成台阶结构,机壳、端盖和螺栓三者固定,以使第一密封圈与沉槽槽壁、配合部外壁和头部轴向面接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壳与端盖间密封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减速机或电机的机壳与端盖之间多采用螺栓进行锁紧固定,为了避免润滑油从螺栓处漏出,会采用灌胶的方式对螺栓处进行密封。但后续减速机或电机需要进行内部维护,由于灌胶的原因,难以将螺栓取出以实现机壳与端盖间的拆卸。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实现螺栓处密封并便于后续维护的机壳与端盖间密封连接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机壳与端盖间密封连接结构,所述机壳形成有内外贯穿第一固定孔,所述端盖侧壁上设有第二固定孔,所述机壳通过螺栓与端盖固定,以使螺栓插配在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内,所述螺栓为沉头螺栓,所述螺栓上套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机壳上设有与螺栓的头部相配合的沉槽;所述螺栓沿轴线由外至内依次包括头部、配合部和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孔孔壁与固定部外壁形成有相互配合的螺纹结构,所述头部与配合部间构成台阶结构,机壳、端盖和螺栓三者固定,以使第一密封圈与沉槽槽壁、配合部外壁和头部轴向面接触。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螺栓上套设第一密封圈,以实现机壳与端盖连接处间的密封,通过设置配合部,配合部上不需要设置外螺纹结构,以使第一密封圈与螺栓间的接触面积更大,以保证密封效果。配合部的设置还能避免第一密封圈被外螺纹结构划伤。其中,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沉头螺栓的方式,以使第一密封圈能位于沉槽内,以使第一密封圈被隐藏,以避免第一密封圈受损。本实用新型的螺栓处没有灌胶,不影响螺栓在后续维护时的拆卸。
作为优选,所述配合部外径由内至外逐渐增大。上述设置以增加第一密封圈与螺栓间的接触面积,以保证螺栓处的密封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沉槽内径由外至内逐渐缩小,以使沉槽周向内壁一端与第一固定孔周向内壁相接。上述设置以增加第一密封圈与沉槽槽壁间的接触面积,以保证螺栓处的密封效果。上述设置以增加第一密封圈与螺栓间的接触面积,以保证螺栓处的密封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密封圈内径由外至内逐渐缩小。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密封圈外径由外至内逐渐缩小。上述设置以增加第一密封圈与沉槽槽壁间的接触面积,以保证螺栓处的密封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端盖轴向端向周向外侧延伸以形成有呈环形的外凸台,所述外凸台轴向面或机壳轴向面上形成有沿端盖径向截面呈环形的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内配合有第二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具有能实现螺栓处密封并便于后续螺栓拆卸维护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横店集团英洛华电气有限公司,未经横店集团英洛华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4480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柱并联避雷器芯体
- 下一篇:信号转换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