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工频耐压测试夹紧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0045822.2 | 申请日: | 2020-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9789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发明(设计)人: | 邱树标;谢建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惠信达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1/04 | 分类号: | G01R1/04;G01R31/1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兴科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60 | 代理人: | 张德兴 |
地址: | 516005 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水口镇龙***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压 测试 夹紧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工频耐压测试夹紧机构,包括机架体,气控柜,油雾器,上部加紧机构,底架体和底部夹紧机构,本实用新型上部加紧机构的设置,防止电器壳体出现左右滑动的情况,提高了电器壳体的夹紧效果;夹紧架的设置,配合上部加紧机构对测试板或者电器壳体进行夹紧,有效的提高了被测件的稳定性;夹紧板和梅花手柄螺杆的设置,能够根据被测件的大小进行调整,增大了设备的适用范围;夹紧架的设置,夹紧架的内侧粘结有橡胶垫,能够防止夹紧架与电器壳体直接接触,造成电器壳体表面被划伤的情况出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夹紧机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工频耐压测试夹紧机构。
背景技术
工频耐压试验,用于对各种电器产品、电气元件、家用电器绝缘材料等施加工频电压,以检验被试品对工频电压升高的绝缘承受能力,是鉴定被试品绝缘强度的最有效和最直接的试验方法,也是经常采用的试验方法之一。
但是现有的工频耐压测试夹具大多只能对板材进行加紧,不能对电器外壳进行固定,电器外壳固定效果较差,不稳定,以及调整不方便的问题。
因此,发明一种工频耐压测试夹紧机构显得非常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工频耐压测试夹紧机构,以解决现有的工频耐压测试夹具大多只能对板材进行加紧,不能对电器外壳进行固定,电器外壳固定效果较差,不稳定,以及调整不方便的问题。一种工频耐压测试夹紧机构,包括机架体,气控柜,油雾器,上部加紧机构,底架体和底部夹紧机构,所述的气控柜通过螺栓安装在机架体的一侧,该气控柜通过气管与压缩气源连接;所述的油雾器串接在气控柜和压缩气源之间;所述的上部加紧机构通过螺栓安装在机架体的上方;所述的底架体设置在上部加紧机构的正下方,该底架体的两侧通过螺栓与机架体固定;所述的底部夹紧机构固定在底架体上。
所述的上部加紧机构包括左支架,右支架,横板,支撑座,左侧气缸,右侧气缸和夹紧架,所述的左支架和右支架均设置为“L”状,通过螺栓安装在机架体的两侧,并成对称设置;所述的横板通过螺栓安装在左支架和右支架的顶部;所述的支撑座采用2个,分别安装在左支架和右支架的外侧;所述的左侧气缸和右侧气缸分别安装在左支架和右支架上,在对电器壳体进行夹紧的时候,左侧气缸和右侧气缸向内侧推动,通过左支架和右支架将电器壳体进行固定,防止电器壳体出现左右滑动的情况,提高了电器壳体的夹紧效果。
所述的左侧气缸和右侧气缸的推杆上均安装一个设置为“7”字状的夹紧架,该夹紧架的内侧粘结有橡胶垫,能够防止夹紧架与电器壳体直接接触,造成电器壳体表面被划伤的情况出现。
所述的底部夹紧机构包括升降气缸,固定架,梅花手柄螺杆和夹紧板,所述的升降气缸通过螺栓与底架体固定,该升降气缸的推杆与固定架的底部固定;所述的梅花手柄螺杆采用2个,均与固定架螺纹连接,将测试板或者电器壳体放置在固定架上后,通过旋紧梅花手柄螺杆进行固定,升降气缸升起,将配合上部加紧机构对测试板或者电器壳体进行夹紧,有效的提高了被测件的稳定性。
所述的固定架的内部设置有夹紧板,该夹紧板与梅花手柄螺杆通过轴承连接,能够根据被测件的大小进行调整,增大了设备的适用范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上部加紧机构的设置,在对电器壳体进行夹紧的时候,左侧气缸和右侧气缸向内侧推动,通过左支架和右支架将电器壳体进行固定,防止电器壳体出现左右滑动的情况,提高了电器壳体的夹紧效果;
2.本实用新型夹紧架的设置,夹紧架的内侧粘结有橡胶垫,能够防止夹紧架与电器壳体直接接触,造成电器壳体表面被划伤的情况出现;
3.本实用新型底部夹紧机构的设置,将测试板或者电器壳体放置在固定架上后,通过旋紧梅花手柄螺杆进行固定,升降气缸升起,将配合上部加紧机构对测试板或者电器壳体进行夹紧,有效的提高了被测件的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惠信达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惠信达电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4582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