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拉曼光谱-共聚焦微分干涉差显微镜联用分析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0047875.8 | 申请日: | 2020-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95522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7 |
发明(设计)人: | 文锐;宋月先;施杨;胡新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21/65 | 分类号: | G01N21/65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刘美丽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谱 聚焦 微分 干涉 显微镜 联用 分析 系统 | ||
1.一种拉曼光谱-共聚焦微分干涉差显微镜联用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
电化学原位反应装置,用于电极充放电过程的原位测试且设置有光学窗口;
拉曼光谱系统,用于通过照射光学窗口实现电极电化学过程的原位拉曼光谱测试,得到不同电压下工作电极的分子结构和化学组分;
共聚焦微分干涉差显微镜系统,用于通过照射所述光学窗口获取所述电极在电化学过程中的光学成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曼光谱-共聚焦微分干涉差显微镜联用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化学原位反应装置包括第一封装壳体、第二封装壳体和平板电池;所述第一封装壳体和第二封装壳体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平板电池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封装壳体和第二封装壳体之间,所述平板电池的工作电极与所述第二封装壳体连通,所述平板电池的对电极与所述第一封装壳体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曼光谱-共聚焦微分干涉差显微镜联用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封装壳体包括第一绝缘板、第一导电板、第二绝缘板和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二封装壳体包括第二导电板、第三绝缘板、石英片、第二密封圈和第三密封圈;所述平板电池包括工作电极、固态电解质膜、对电极和加压固定件;
所述第一绝缘板和第一导电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导电板底部设置有电池槽;所述电池槽内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所述加压固定件、对电极、固态电解质膜和工作电极;位于所述电池槽外侧的所述第一导电板底部设置有第二绝缘板和第一密封圈;
所述第二绝缘板底部设置所述第二导电板,对应所述电池槽,所述第二导电板设置有第一光学窗口;所述第二导电板底部设置有所述第三绝缘板,对应所述第一光学窗口,所述第三绝缘板设置有第二窗口;
所述第一光学窗口和第二光学窗口之间通过第二密封圈和第三密封圈设置有所述石英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拉曼光谱-共聚焦微分干涉差显微镜联用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曼光谱系统包括激光光源、第一滤色片、二向色镜、显微物镜、第一半透半反镜、第一透镜、第二滤色片、第一反射镜、第二透镜、拉曼光谱仪和CCD探测器;
所述激光光源产生的激光信号经第一滤色片发射到二向色镜,所述二向色镜对激光信号分束,经二向色镜反射的激光信号发射到显微物镜,显微物镜正对所述第二光学窗口,所述显微物镜将激光信号聚焦于工作电极,所述工作电极产生的拉曼信号被所述显微物镜收集后透过所述二向色镜经第一半透半反镜反射,并依次经第一透镜、第二滤色片、第一反射镜和第二透镜,耦合进入拉曼光谱仪进行拉曼信号检测;所述CCD探测器用于辅助观察工作电极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拉曼光谱-共聚焦微分干涉差显微镜联用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共聚焦微分干涉差显微镜系统包括照射光源、第二反射镜、起偏器、第二半透半反镜、光具组、第三反射镜、诺马斯基棱镜、共聚焦光圈针孔、检偏器和光电倍增管;
所述照射光源发出的光经过第二反射镜反射进入起偏器产生线性偏振光,线偏振光经第二半透半反镜反射进入光具组调节光路方向,并通过第三反射镜反射到诺马斯基棱镜将线偏振光分解成偏振方向互相垂直的两束光;两束光依次透过第一半透半反镜、二向色镜和显微物镜照射到工作电极,经工作电极反射的两个光束依次通过显微物镜、二向色镜和第一半透半反镜发射到诺马斯基棱镜,诺马斯基棱镜使得两束光线重新复合共线,然后依次经过第三反射镜、光具组、第二半透半反镜、共聚焦光圈针孔和检偏器被光电倍增管接收,经处理得到工作电极的光学成像。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拉曼光谱-共聚焦微分干涉差显微镜联用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光源的波长为532nm。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拉曼光谱-共聚焦微分干涉差显微镜联用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照射光源采用超辐射发光二极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47875.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尔夫球袋的防碰撞框体结构
- 下一篇:一种抗震型钢结构装配式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