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神经内镜下颅底硬膜缝合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0050443.2 | 申请日: | 2020-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3454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纪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纪凯 |
主分类号: | A61B17/04 | 分类号: | A61B17/04 |
代理公司: | 天津英扬昊睿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27 | 代理人: | 吴扬 |
地址: | 274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神经 内镜下颅底硬膜 缝合 | ||
一种神经内镜下颅底硬膜缝合器,包括硬膜钳、针栓、推结器,硬膜钳又包括固定臂、活动臂、转轴、限位槽、推杆、销、针栓通道、滑槽、滑块、过针槽、簧片、调节螺栓、L型保护板、限位板、线槽,固定臂与活动臂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固定臂上侧平行设置有推杆,推杆中线位置设有针栓通道,固定臂首端垂直向上设有凸块,凸块一侧设有过针槽,凸块向外的端面上设有临时固定线装置,针栓上靠近首端的位置设有倒钩,推结器首端设有Y型结构。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可以在鼻腔深处、周围结构复杂的狭小空间内操作,大大降低了缝合技术难度,省时省力,极大地提高了缝合成功率,有效降低了缝合过程中副损伤发生率,保证了缝合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神经内镜下颅底硬膜缝合器。
背景技术
神经内镜以其创伤小、可以提供近距离的观察、可以提供侧方的视角等诸多优点正越来越多被应用在临床工作中,同样内镜手术因其较高的脑脊液漏的发生率限制了该类手术的发展,内镜下缝合硬膜是一种有效的可以减少脑脊液漏的方法。目前的采用的方式是应用内镜针在镜下缝合硬膜,因为操作部位深,操作空间狭小,周围结构复杂,导致缝合技术难度高,耗费时间长,缝合成功率低,缝合过程中副损伤发生率高,缝合效果不理想等问题,这些弊端影响了临床治疗效果,因此急需一种缝合器械可以方便快捷的完成内镜下硬膜的缝合及打结。
发明内容
根据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神经内镜下颅底硬膜缝合器,包括硬膜钳、针栓、推结器,所述硬膜钳又包括固定臂、活动臂、转轴、限位槽、推杆、销、针栓通道、滑槽、滑块、过针槽、L型保护板、限位板、线槽,所述固定臂由两直臂呈钝角构成一体式结构,所述固定臂与活动臂交叉设置,所述固定臂与活动臂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所述固定臂上侧平行设置有推杆,所述活动臂顶部设有限位槽,所述推杆底部与限位槽对应的位置设有销,所述销卡在限位槽内,所述固定臂顶部设有滑槽,所述推杆底部与滑槽配合设有滑块,所述推杆中线位置设有针栓通道,所述针栓通道贯穿于推杆首端与尾端,所述固定臂首端垂直向上设有凸块,所述凸块一侧设有过针槽,所述凸块向外的端面上设有临时固定线装置,所述凸块向外的端面上还设有L型保护板,所述L型保护板设置在固定臂上的过针槽的边缘,所述凸块向外的端面及与固定臂交接的位置两侧分别设有限位板,两相对的限位板中间位置构成线槽,所述针栓为首端细、尾端粗的结构,所述针栓上靠近首端的位置设有倒钩,所述推结器首端设有Y型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滑槽、滑块分别为凸型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针栓通道截面为圆形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针栓为圆柱形针栓。
进一步的,所述针栓通道截面为三棱形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针栓为三棱形针栓。
进一步的,所述过针槽为矩形槽,或者V型槽。
进一步的,所述临时固定线装置又包括簧片、调节螺栓,所述簧片为弧形结构,所述簧片通过调节螺栓固定在凸块向外的端面上。
进一步的,还包括交叉弹片,所述交叉弹片设置在活动臂与固定臂之间,所述交叉弹片自然状态下活动臂与固定臂处于分开状态。
进一步的,还包括扭簧,所述扭簧设置在转轴处,所述扭簧在自然状态下活动臂与固定臂处于分开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纪凯,未经纪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5044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动物无害化处理袋
- 下一篇:一种汽车空调压缩机用便于取放的连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