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多电梯智能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053113.9 | 申请日: | 2020-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283220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发明(设计)人: | 张巍;蔡嘉鹏;李胄;陈林强;何蔚林;应凌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 |
主分类号: | B66B1/34 | 分类号: | B66B1/34 |
代理公司: | 北京化育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833 | 代理人: | 尹均利 |
地址: | 51097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模糊 神经网络 电梯 智能 控制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多电梯智能控制装置,包括面壳,所述面壳的下方设置有底壳,所述底壳的上下侧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底壳的侧壁在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之间固定连接有控制器,所述底壳的侧壁在控制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风扇且数量为四个,所述风扇和底壳之间设置有过滤层,所述底壳的侧壁在第一隔板的下方以及第二隔板的上方均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的上端中部设置有线缆槽,所述线缆槽的上方设置有压板,所述底壳的上部在底板的上方固定连接有斜板,所述底壳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上板。本实用新型中,可以大大降低灰尘对控制器的影响,同时方便散热提高控制器的运行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多电梯智能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电梯是指服务于建筑物内若干特定的楼层,其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于水平面或与铅垂线倾斜角小于15°的刚性轨道运动的永久运输设备。也有台阶式,踏步板装在履带上连续运行,俗称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服务于规定楼层的固定式升降设备。垂直升降电梯具有一个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的或倾斜角小于15°的刚性导轨之间。轿厢尺寸与结构形式便于乘客出入或装卸货物。习惯上不论其驱动方式如何,将电梯作为建筑物内垂直交通运输工具的总称。
随着建筑的体积和高度增大。建筑中往往使用多部电梯甚至几十部电梯满足使用要求。多部电梯的控制需要更大型的控制器实现,同时为保证控制的运行稳定,往往需要散热处理。现有的散热处理可以达到散热标准,但是密封性差,极易落尘,对控制造成影响,尤其是大型的控制器。同时大型的控制器所接的线缆数量多,单根线缆的不稳定也可造成重大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多电梯智能控制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多电梯智能控制装置,包括面壳,所述面壳的下方设置有底壳,所述底壳的上下侧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底壳的侧壁在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之间固定连接有控制器,所述底壳的侧壁在控制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风扇且数量为四个,所述风扇和底壳之间设置有过滤层,所述底壳的侧壁在第一隔板的下方以及第二隔板的上方均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的上端中部设置有线缆槽,所述线缆槽的上方设置有压板,所述底壳的上部在底板的上方固定连接有斜板,所述底壳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上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面壳的一侧通过合页与底壳转动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面壳的中部设置有视窗,所述面壳的一侧中部固定连接有锁。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压板靠近底板的一面固定连接有橡胶垫,所述压板的上端两侧通过固定螺钉与底板固定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的中部均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一隔板的通孔中设置有排毛。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底壳的两侧中部均设置有进气孔,所述底壳的两侧在进气孔的下方设置有线缆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底壳的两侧在进气孔的上方且在斜板的下方均设置有线缆孔,所述底壳的两侧在斜板的上方设置有除尘孔。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南方学院,未经中山大学南方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5311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手术室护理用麻醉废气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工业污水的离心过滤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