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横机移圈舌针有效
申请号: | 202020057559.9 | 申请日: | 2020-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4739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发明(设计)人: | 田建明;孙雪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思成凯业精密制针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B35/04 | 分类号: | D04B35/04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江海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14 | 代理人: | 林倩 |
地址: | 21300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横机移圈舌针 | ||
一种横机移圈舌针,具有针身和针舌,针身的前侧设有贯通上、下端面的针舌槽,针舌具有杆部和头部,头部宽出于杆部,头部和杆部之间是斜面过渡部,针舌杆部的尾端插入针舌槽中且与针身铰接,针身的上端面上设有与针舌槽后端贯通的盲槽,一根直条形弹性钢丝的后部嵌于盲槽中且固定,弹性钢丝的前部伸入针舌槽的后部,且其前端抵及杆部中部的底面。针舌槽后侧的上部设有锥面扩口,针舌与针身在压紧状态下,其斜面过渡部能触及锥面扩口的壁。本实用新型的排纱毛效果良好,纱线在退圈过程中阻力小,滑脱顺畅,减少了因为跳纱所引起的纱线起毛现象,也不存在纱线穿插到针舌上,纱线分离、轧毛现象,确保了针舌在编织过程中动作灵活,有利于保证织物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机械,为一种横机移圈舌针。
背景技术
电脑针织时线圈从一枚针转移到另一枚针,使织物变化各种样式,如收放针、绞花、吊目和挑孔等。图8所示的是通常用的移圈舌针,其包括针身1和铰接在针身1上的针舌2,在退圈过程中,纱线从针头移向针杆,针舌2压向针身1,纱线落到针杆上,纱线4再次推动针舌2翻转进行脱圈。上述结构的移圈舌针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针舌与针身在压紧状态下,两者之间具有能容纳纱线的剪刀口K,所以舌针在压紧状态下,针舌的上端面与针身的下端面之间具有一定的高度H,使纱线容易从针舌上滑脱下来,从而形成跳纱,影响织物质量。同时纱线在翻转舌头时容易穿插到针舌上,使纱线被分离、轧毛,严重影响织物质量。中国专利申请号 201110429520.0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舌针,包括针柄、针钩和针舌,针钩位于针柄一端的顶部,针柄在靠近针钩的一端设有针舌缝,针舌一端可转动的安装在针舌缝内,另一从针肚伸出,针背与针肚方向相反,针舌缝的长度沿从针肚到针背的方向减小,在针背上远离针钩的方向开有一凹槽,与针舌缝相连,针舌弹簧的一端为固定端,固定在凹槽中,另一端为不固定端,搭在针舌缝靠近针钩一端的端面上。该发明专利申请公开的舌针在使用的过程中,针舌是可以两边摆动的,一端摆动到关闭位置,针舌置于针钩上,此时舌针位于针舌缝内的部分会压倒针舌弹簧上,使针舌弹簧产生一个变形,对针舌产生回弹力。上述针舌在工作的过程中对误差的敏感度降低了,使操作可靠,但也存在不足之处。针身上的针舌缝不仅用于连接针舌,还起到排纱的作用,由于上述发明专利申请的针舌弹簧为条状,针舌弹簧将针背上的针舌缝的缝口和凹槽的槽口堵住,排纱性能大受影响,同样也影响到织物质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排纱性能良好、保证织物质量的横机移圈舌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针身和针舌,针身的前侧设有贯通上、下端面的针舌槽,针舌具有杆部和头部,头部宽出于杆部,头部和杆部之间是斜面过渡部,针舌杆部的尾端插入针舌槽中且与针身铰接,针身的上端面上设有与针舌槽后端贯通的盲槽,一根直条形弹性钢丝的后部嵌于盲槽中且固定,弹性钢丝的前部伸入针舌槽的后部,且其前端抵及杆部中部的底面。
所述针舌槽后侧的上部设有锥面扩口,针舌与针身在压紧状态下,其斜面过渡部能触及锥面扩口的壁。
所述针舌槽的前后侧均为圆弧形,针舌槽的上口大于下口。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积极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直条形弹性钢丝,弹性钢丝的后部处于针身上端面的盲槽中,前部伸入针舌槽的后部,直条形弹性钢丝在针舌槽中占的空间很小,针舌槽处于开放的状态,排纱毛效果良好。由于直条形弹性钢丝的作用,使针舌在自然状态下开启更大角度,不需要刻意预留剪刀口,而且针舌槽后侧的上部具有锥面扩口,斜面过渡部能触及针舌槽的锥面扩口壁,因此针舌与针身在压紧状态下,针舌的上端面与针身的下端面之间的高度能得到降低,纱线在退圈过程中阻力小,滑脱顺畅,减少了因为跳纱所引起的纱线起毛现象,也不存在纱线穿插到针舌上,纱线分离、轧毛现象,确保了针舌在编织过程中动作灵活,以上这些措施都有利于保证织物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压紧状态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自然状态的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思成凯业精密制针有限公司,未经常州思成凯业精密制针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5755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