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生物质反烧多回程管热水锅炉有效
申请号: | 202020057623.3 | 申请日: | 2020-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3336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发明(设计)人: | 冯威;程何康;索化宁;冯培亮;梁坤龙;杨东海;王猛;张小猛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智信锅炉技术创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H1/36 | 分类号: | F24H1/36;F24H9/00 |
代理公司: | 昆明合众智信知识产权事务所 53113 | 代理人: | 王志新 |
地址: | 4660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 质反烧多 回程 热水锅炉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水锅炉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生物质反烧多回程管热水锅炉,包括锅炉主体,锅炉主体内壁的底部从下至上依次设有进风仓、投煤仓和燃烧仓,锅炉主体内且位于燃烧仓正方的位置设有第一大集烟箱和第二大集烟箱,第一大集烟箱和第二大集烟箱之间设有长细管组和第二小集烟箱,第二大集烟箱的表面设有第一短细管组,第一短细管组的顶端设有第三小集烟箱。该生物质反烧多回程管热水锅炉,通过第一大集烟箱可以对第一小集烟箱顶部的粗管道组进行烟气回程操作,通过第二大集烟箱可以对第二小集烟箱顶部的粗管道组进行烟气回程操作,从而实现烟气多回程加热,使热量利用的更加充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水锅炉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生物质反烧多回程管热水锅炉。
背景技术
生物质能是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对解决能源、生态环境问题将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目前生物质能在热水锅炉中应用较多,采用燃烧生物质给水加热的热水锅炉主要通过高温的烟气在管道中移动,对管道外的水进行加热,但是现有的热水锅炉内的烟气回程管较少,对热能的利用率不充分,造成热量损失较大,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生物质反烧多回程管热水锅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物质反烧多回程管热水锅炉,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的热水锅炉内的烟气回程管较少导致对热能的利用率不充分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生物质反烧多回程管热水锅炉,包括锅炉主体,所述锅炉主体的圆周外壁且靠近顶部边缘的位置设有出烟管,所述锅炉主体的圆周外壁且靠近顶部边缘的位置还设有热水管,所述锅炉主体的顶部设有第一密封盖,所述第一密封盖的表面中心处设有与外界连通的补水管,所述锅炉主体内壁的底部从下至上依次设有进风仓、投煤仓和燃烧仓,所述锅炉主体的圆周外壁且位于所述燃烧仓顶部边缘的位置设有回水管,所述锅炉主体内且位于所述燃烧仓正方的位置设有第一大集烟箱和第二大集烟箱,所述第一大集烟箱与所述燃烧仓之间设有长细管组和第一小集烟箱,所述第一小集烟箱与所述燃烧仓之间设有第二短细管组,所述第一小集烟箱与所述第一大集烟箱之间设有粗管道组,所述第一大集烟箱和所述第二大集烟箱之间设有长细管组和第二小集烟箱,所述第二小集烟箱与所述第一大集烟箱之间也设有所述第二短细管组,所述第二小集烟箱与所述第二大集烟箱之间也设有粗管道组,所述第二大集烟箱的表面设有第一短细管组,所述第一短细管组的顶端设有第三小集烟箱,所述第三小集烟箱的顶部与所述出烟管的一端连通。
优选的,所述锅炉主体的圆周外壁且位于所述进风仓、所述投煤仓和所述燃烧仓内壁中部的位置均铰接有单开门。
优选的,所述第一大集烟箱和所述第二大集烟箱相同,所述第二大集烟箱的圆周外壁且位于底部边缘的位置设有三个以环形阵列排布的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端部与所述锅炉主体的内壁焊接。
优选的,所述燃烧仓的内壁设有与外界连通的投料管,所述投料管的端部套设有第二密封盖。
优选的,所述长细管组由九根长细管道组成,所述第二短细管组由七根短的细管道组成,所述第一短细管组由三根短的细管道组成,所述粗管道组由三根粗的管道组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生物质反烧多回程管热水锅炉,通过第一大集烟箱可以对第一小集烟箱顶部的粗管道组进行烟气回程操作,通过第二大集烟箱可以对第二小集烟箱顶部的粗管道组进行烟气回程操作,第一小集烟箱和第二小集烟箱中的烟气会与回程烟气混合,使回程的烟气升温,从而实现烟气多回程加热,使热量利用的更加充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锅炉主体剖面及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二大集烟箱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智信锅炉技术创新有限公司,未经河南智信锅炉技术创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5762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