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导模共振的双条形介质光栅液体折射率变化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058281.7 | 申请日: | 2020-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0521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5 |
发明(设计)人: | 李国锋;韩云鑫;杨俊波;张振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41 | 分类号: | G01N21/41 |
代理公司: | 长沙中科启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26 | 代理人: | 匡治兵 |
地址: | 410003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共振 条形 介质 光栅 液体 折射率 变化 检测 装置 | ||
1.基于导模共振的双条形介质光栅液体折射率变化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的周期为P,包括:透明覆盖层(1),用于接近无损地传输垂直入射光,并隔离外界干扰,所述透明覆盖层(1)的高度为t;位于透明覆盖层(1)下的第一导模光栅层(2),用于产生两个共振频率不同的共振波谷,所述第一导模光栅层(2)包括三个部分:第一条形介质光栅(21),第二条形介质光栅(22),第一光波导层(23),所述第一条形介质光栅(21)的宽度为W1,所述第二条形介质光栅(22)的宽度为W2,第一条形介质光栅(21)和第二条形介质光栅(22)的高度均为h1,两者之间的距离为g,所述第一光波导层(23)的高度为h2;位于第一导模光栅层(2)下的检测腔体层(3),厚度为101微米量级,用于容纳待检测样品;位于检测腔体层(3)下的第二导模光栅层(4),用于产生两个共振频率与第一导模光栅层(2)共振频率相同的共振波谷,所述第二导模光栅层(4)包括三个部分:第三条形介质光栅(41),第四条形介质光栅(42),第二光波导层(43),第二导模光栅层(4)与第一导模光栅层(2)之间的间隔距离为d;以及位于第二导模光栅层(4)下的基底层(5),用于接近无损地传输出射光,并隔离外界干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导模共振的双条形介质光栅液体折射率变化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的周期P的范围在450nm-550nm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导模共振的双条形介质光栅液体折射率变化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覆盖层(1)的高度t在1800nm-1950nm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导模共振的双条形介质光栅液体折射率变化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模光栅层(2)的材料为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导模共振的双条形介质光栅液体折射率变化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条形介质光栅(21)和第二条形介质光栅(22)均为横截面为矩形的长条形介质,高度相等,宽度W1小于W2,W1范围在80nm-150nm之间,W2范围在180nm-250nm之间;两者之间的间距g在10nm-60nm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导模共振的双条形介质光栅液体折射率变化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波导层(23)的高度h2在420nm-460nm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导模共振的双条形介质光栅液体折射率变化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模光栅层(4)与第一导模光栅层(2)结构参数和材料完全相同,并且具有相同的共振频率。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导模共振的双条形介质光栅液体折射率变化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模光栅层(4)与第一导模光栅层(2)的间隔距离d的设定满足传输相位匹配原则。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导模共振的双条形介质光栅液体折射率变化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层(1)和基底层(5)的材料均为二氧化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58281.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脱脂高蛋白米糠粕低温脱溶设备
- 下一篇:一种易散热的金属底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