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两辊制丸机有效
申请号: | 202020058308.2 | 申请日: | 2020-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3939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发明(设计)人: | 彭国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顶历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J3/06 | 分类号: | A61J3/06 |
代理公司: | 温州瓯越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11 | 代理人: | 程安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两辊制丸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两辊制丸机,结构紧凑,成本低,成丸率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两辊制丸机,其特征是:包括相对设置的进料端支撑板以及出料端支撑板,所述进料端支撑板与出料端支撑板之间设有前上制丸滚轴以及前下制丸滚轴,所述前上制丸滚轴与前下制丸滚轴均设有同一螺距的螺旋槽,所述进料端支撑板在前上制丸滚轴以及前下制丸滚轴中心连接线中间位置开设有物料条进口,所述前上制丸滚轴以及前下制丸滚轴设有驱动两者同步旋转的传动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丸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两辊制丸机。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好多全自动制丸机,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制条机制条后通过切断装置剪切,然后送到制丸滚上完成制丸,另一种是制条机出来的条直接进入一对往复运动的搓棍装置完成制丸。以上结构,第一种是结构比较庞大,附加的带切条装置和推条装置,还有考虑制丸效果一般采用离合式滚轴来延长滚丸时间,设备成本昂贵。第二种结构缺点是搓棍是瞬间完成(搓棍时间短),成丸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两辊制丸机,结构紧凑,成本低,成丸率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两辊制丸机,其特征是:包括相对设置的进料端支撑板以及出料端支撑板,所述进料端支撑板与出料端支撑板之间设有前上制丸滚轴以及前下制丸滚轴,所述前上制丸滚轴与前下制丸滚轴均设有同一螺距的螺旋槽,所述进料端支撑板在前上制丸滚轴以及前下制丸滚轴中心连接线中间位置开设有物料条进口,所述前上制丸滚轴以及前下制丸滚轴设有驱动两者同步旋转的传动组件。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设置是:所述前上制丸滚轴以及前下制丸滚轴的中心交偏差25-30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设置是:所述前上制丸滚轴与前下制丸滚轴的螺旋槽螺旋方向相同。
具有上述特征的本实用新型:避免制丸条切断,移送等补助操作,挤条机挤出条直接进入滚丸装置里,进行较长时间滚丸后出丸,保证较好的球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设置是:传动组件包括贯穿连接进料端支撑板以及出料端支撑板的传动轴,所述传动轴在出料端支撑板相对设有前上制丸滚轴以及前下制丸滚轴的一侧端面设有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分别啮合设有第一过渡齿轮以及第二过渡齿轮,所述第一过渡齿轮与第二过渡齿轮互不接触,且第一过渡齿轮以及第二过渡齿轮均通过转轴设置于出料端支撑板上,所述前上制丸滚轴设有第一滚轴齿轮并与第一过渡齿轮啮合,所述前下制丸滚轴设有第二滚轴齿轮并与第二过渡齿轮啮合。
具有上述特征的本实用新型:保证前上制丸滚轴以及前下制丸滚轴同步转动。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三。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如图1所示的一种两辊制丸机,其特征是:包括相对设置的进料端支撑板1以及出料端支撑板2,所述进料端支撑板1与出料端支撑板2之间设有前上制丸滚轴3以及前下制丸滚轴4,所述前上制丸滚轴3与前下制丸滚轴4均设有同一螺距的螺旋槽5,所述进料端支撑板1在前上制丸滚轴3以及前下制丸滚轴4中心连接线中间位置开设有物料条进口6,所述前上制丸滚轴3以及前下制丸滚轴4设有驱动两者同步旋转的传动组件,所述前上制丸滚轴3以及前下制丸滚轴4的中心交偏差25-30度,所述前上制丸滚轴3与前下制丸滚轴4的螺旋槽5螺旋方向相同,所述物料条与前上制丸滚轴3以及前下制丸滚轴4的旋转速度同步,传动组件包括贯穿连接进料端支撑板1以及出料端支撑板2的传动轴7,所述传动轴7设有控制其旋转的旋转气缸或者旋转电机,并配套设有控制转速的控制系统,所述传动轴7在出料端支撑板2相对设有前上制丸滚轴3以及前下制丸滚轴4的一侧端面设有传动齿轮8,所述传动齿轮8分别啮合设有第一过渡齿轮9以及第二过渡齿轮10,所述第一过渡齿轮9与第二过渡齿轮10互不接触,且第一过渡齿轮9以及第二过渡齿轮10均通过转轴设置于出料端支撑板2上,所述前上制丸滚轴3设有第一滚轴齿轮11并与第一过渡齿轮9啮合,所述前下制丸滚轴4设有第二滚轴齿轮12并与第二过渡齿轮10啮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顶历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温州顶历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5830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