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线充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064999.7 | 申请日: | 2020-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4298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发明(设计)人: | 刘钧;冯颖盈;姚顺;丁谊;王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威迈斯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3/12 | 分类号: | B60L53/12;H02J50/10;H02J50/7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康弘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7 | 代理人: | 张明院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 充电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其包括底盘,底盘上设有线槽;安装在线槽内的线圈;盖设于线圈上方的磁芯;盖设于磁芯上方的屏蔽板;垫设于磁芯和屏蔽板之间的导热垫;底盘包括安装槽,线圈设于安装槽内,磁芯安装在安装槽内,磁芯包括若干块拼合形成磁芯的板体,每块板体上均设有导热垫;线圈和磁芯之间的距离为1mm;屏蔽板包括延伸条,底盘包括安装槽,延伸条与槽壁配合安装在一起。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中的无线充电装置具有尺寸紧凑,线圈绕线安装方便的优点,既保证了底盘的大小,又能保证绕线时线与线的间距,还能保证线圈与磁芯之间的间距;同时,磁芯上面贴导热垫,既能保证磁芯与屏蔽铝板之间的距离,又能满足散热的要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充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无线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节能减排以及控制大气污染的需求,新能源汽车(纯电动、混合动力汽车)正成为汽车行业的新主力军并高速发展;并且随着无人驾驶技术的诞生及日益发展,作为无人驾驶技术的配套充电技术,无线充电也应运而生并逐步成熟,无线充电装置也随之推向市场并实现量产。由于现有的无线充电装置采用的是电磁感应式的传输方式,无线充电功率发射端直接影响电磁感量、耦合系数的变化,所以无线充电功率发射端的结构稳定性与充电功能的稳定性有直接关系,现有的无线充电功率发射端的内部线圈和磁芯安装十分困难,同时线圈与磁芯之间的间距难以保证,磁芯与屏蔽铝板之间的距离也难以控制,因此提出一种结构稳定且紧凑的无线充电装置很有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了上述现有技术中无线充电功率发射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包括:底盘,所述底盘上设有线槽;线圈,所述线圈安装在所述线槽内;磁芯,所述磁芯盖设于所述线圈的上方;屏蔽板,所述屏蔽板盖设于所述磁芯上方;导热垫,所述导热垫垫设于所述磁芯和屏蔽板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底盘包括安装槽,所述线圈设于所述安装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磁芯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磁芯包括若干块板体,所述若干块板体拼合形成所述磁芯,每块所述板体上均设有所述导热垫。
优选地,所述线圈和所述磁芯之间的距离为1mm。
进一步地,所述屏蔽板包括朝向所述底盘凸出设置的延伸条,所述延伸条首尾相接围绕所述导热垫一周,所述延伸条的延伸端与所述底盘配合安装。
进一步地,所述底盘包括安装槽,所述线圈设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安装槽包括设置在其四周的槽壁,所述延伸条与槽壁配合安装在一起。
优选地,所述屏蔽板为铝材料。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无线充电装置,该无线充电装置的尺寸紧凑,线圈绕线安装方便,既保证了底盘的大小,又能保证绕线时线与线的间距,还能保证线圈与磁芯之间的间距;同时,磁芯上面贴导热垫,既能保证磁芯与屏蔽铝板之间的距离,又能满足散热的要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无线充电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简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无线充电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简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底盘的结构示意简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底盘与线圈的安装结构示意简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威迈斯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威迈斯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6499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携可调式笔记本支架
- 下一篇:玻片载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