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两轮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2020065035.4 | 申请日: | 2020-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1096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0 |
发明(设计)人: | 高峻峣;李晓龙;王凡;张东芳;魏彬;高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62D63/02 | 分类号: | B62D63/02;B62D63/04;B60K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专卓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64 | 代理人: | 唐应梅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轮机 | ||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两轮机器人,包括机体组件、两个驱动轮组件、通讯组件和后尾杆组件,机体组件包括电控箱组件和保护电控箱组件的面板组件,电控箱组件包括电控箱和其内的电控元件,电控箱左右两侧各设有安装槽;两个驱动轮组件通过插入到安装槽的轴端组件安装在机体组件的左右两侧;后尾杆组件装在机体组件的后侧,具有内收于驱动轮内侧的折叠状态和维持机器人平衡的打开状态;驱动轮具有弹性,机体组件、通讯组件均位于驱动轮的内侧所对应的空间内。在该方案中,两轮机器人可用于侦测火灾等现场救援所需信息,且该机器人在被抛投到火灾等现场时,始终能够确保驱动轮先着地,以通过驱动轮抗住地面大部分的冲击力,有效保护机器人内部结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机器人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两轮机器人。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消防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为了确保消防人员的安全,衍生出了一种消防机器人,而消防机器人作为特种机器人的一种,在灭火和抢险救援中越加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消防机器人能代替消防救援人员进入易燃易爆、有毒、缺氧、浓烟等危险灾害事故现场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反馈,它的应用将提高消防部门消防救灾的实战能力,对减少国家财产损失和灭火救援人员的伤亡将产生重要的作用。
但随着现在的科技发展,居民住宅,企业办公楼以及企业工厂的建筑规模和外观美化都使得建筑群体变得日益复杂,而这也增大了在发生火灾的时候消防救火的难度,而且消防现场里,建筑结构的高度落差以及结构形态都是比较复杂的,这种情况消防员是无法进去采集消防现场内的信息的,所以就需要一些微型的抛投机器人进入里边采集火场信息,本着这种建筑结构高度落差比较大,建筑结构比较复杂的情况,就对微型抛投机器人自身的抗冲击力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技术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两轮机器人。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两轮机器人,两轮机器人包括机体组件、两个驱动轮组件、通讯组件和后尾杆组件,具体地:
机体组件包括电控箱组件和面板组件,其中,电控箱组件包括电控箱和设置在电控箱内的多个电控元件,电控箱的左右两侧上各设置有一安装槽,面板组件安装在电控箱沿周向方向设置的外侧面上;
两个驱动轮组件分别安装在机体组件的左右两侧,包括驱动轮和轴端组件,驱动轮能够转动地安装在轴端组件的一端上,并位于机体组件的外部,轴端组件的另一端通过一安装槽插入安装到电控箱内;
通讯组件安装在机体组件的上端面上,用于进行通信;
后尾杆组件安装在机体组件的后侧面,具有内收于驱动轮的内侧所对应的空间内的折叠状态和从机体组件的后侧面向后方延伸的打开状态,后尾杆组件能够在折叠状态与打开状态之间转动;
其中,驱动轮具有弹性,且在沿驱动轮的整个周向方向上,机体组件、通讯组件均位于驱动轮的内侧所对应的空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6503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机械用升降机
- 下一篇:一种新式茶叶发酵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