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压缩机有效
申请号: | 202020066325.0 | 申请日: | 2020-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6689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3 |
发明(设计)人: | 袁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海立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C29/06 | 分类号: | F04C29/06;F04C29/12;F04C2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7 | 代理人: | 曹廷廷 |
地址: | 201206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压缩机 | ||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压缩机,包括中间隔板,所述中间隔板中形成有补气流路,所述补气流路包括主体部分,连接在所述主体部分一侧的上补气口和上缓冲孔,连接在所述主体部分另一侧的下补气口和下缓冲孔,所述上补气口贯通所述中间隔板与所述上压缩腔室连通,所述下补气口贯通所述中间隔板与所述下压缩腔室连通,所述上缓冲孔贯通所述中间隔板并被所述上气缸的缸体封闭,所述下缓冲孔贯通所述中间隔板并被所述下气缸的缸体封闭。本实施例通过上缓冲孔和下缓冲孔可以减少压力脉动幅值,对压力脉动做一个早期的缓冲,并且由于其靠近上补气口这个主要脉动源,可有效降低幅值,降低了补气流路的振动,从而降低由于补气流路的振动造成的低频噪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压缩机。
背景技术
为了提升热泵制热能力,喷气增焓系统已经被广泛应用。喷气增焓系统是由喷气增焓压缩机、喷气增焓技术、高效过冷却器组成的系统,这三个技术的组合可提供高效的性能。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即高效的喷气增焓压缩机、高效过冷却器及电子膨胀阀形成的经济器、高效换热器共同构成了高效节能的喷气系统。喷气增焓压缩机是最新一代的涡旋压缩机技术,喷气增焓技术是指以喷气增焓压缩机为基础,优化了中压段冷媒喷射技术。原理是过中间压力吸气孔(Vapor Injection)吸入一部分中间压力的气体,与经过部分压缩的冷媒混合再压缩,实现以单台压缩机实现两级压缩,增加了冷凝器中的制冷剂流量,加大了主循环回路的焓差,从而大大提高了压缩机的效率。
传统空调系统吸、排气管路的振动激励主要来自于转子转轴的非平衡振动力学激励,该激励的解析原理是结构动力学基本原理,工程上已经有成熟的软件对该激励的运动形式进行仿真计算,配合材料属性,边界条件的合理设置,可以得到可验证的精确振动仿真解。在传统压缩机的系统匹配过程中,该仿真方法得到实践和验证。但是对于热泵压缩机,除了与传统压缩机一样原理的吸排气管路,还增加了补气管路,这个补气管路的激励特性与吸排气管有着非常大的区别,这个力源形式基本可以锁定为湍流流动引起的压力脉动导致。但是,对于上述力源,传统的补气管路减振结构效果不明显,从而引起低频噪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压缩机,以降低压缩机的补气流路中压力脉动的幅值,从而降低由于补气流路的振动造成的低频噪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叠加的上气缸、中间隔板和下气缸,所述中间隔板置于上气缸和下气缸之间,所述上气缸具有上压缩腔室,所述下气缸具有下压缩腔室,所述中间隔板中形成有补气流路,所述补气流路包括主体部分,连接在所述主体部分一侧的上补气口和上缓冲孔,连接在所述主体部分另一侧的下补气口和下缓冲孔,所述上补气口贯通所述中间隔板与所述上压缩腔室连通,所述下补气口贯通所述中间隔板与所述下压缩腔室连通,所述上缓冲孔贯通所述中间隔板并被所述上气缸的缸体封闭,所述下缓冲孔贯通所述中间隔板并被所述下气缸的缸体封闭。
可选的,所述上压缩腔室使得所述上气缸在径向上具有所述上气缸的外壁和内壁;
所述下压缩腔室使得所述下气缸在径向上具有所述下气缸的外壁和内壁;
所述中间隔板的中心处轴向具有一隔板腔室,所述隔板腔室使得所述中间隔板在径向上具有所述中间隔板的外壁和内壁。
进一步的,所述主体部分为沿所述中间隔板径向延伸的空腔,使得所述上补气口和上缓冲孔位于所述主体部分与所述上气缸之间,还使得所述下补气口和下缓冲孔位于所述主体部分与所述下气缸之间。
更进一步的,所述空腔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贯穿了所述中间隔板的外壁,并在所述主体部分的外壁上形成了连接口,所述连接口连接所述压缩机的汽液分离器或者经济器;所述第二端位于所述中间隔板的外壁和内壁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海立电器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海立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6632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混凝土废水循环利用装置
- 下一篇:传动机构及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