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残炭循环硫化床锅炉用旋风分离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0067073.3 | 申请日: | 2020-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5726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1 |
发明(设计)人: | 俞徐波;刘海明;张伯忠;王春雷;程钰麒;林贤艺;郭凯迪;杨银洁;杨坤;李高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铂瑞能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C10/18 | 分类号: | F23C10/18;F23J1/06 |
代理公司: | 杭州快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93 | 代理人: | 杨冬玲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残炭 循环 硫化 锅炉 旋风 分离器 | ||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残炭循环硫化床锅炉用旋风分离器,包括壳体和清理结构,所述壳体包括排渣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清理结构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清理结构包括与壳体的一部分接触并刮除所述排渣口周围的灰尘的刮板。在该残炭循环硫化床锅炉用旋风分离器内设置清理结构以清理残炭循环硫化床锅炉用旋风分离器的排渣口周围堆积的煤炭粉尘,可以防止排渣口出现煤炭粉尘堵塞从而使得分离器运作故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介质分离,尤其涉及一种残炭循环硫化床锅炉用旋风分离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旋风分离器,是用于气固体系或者液固体系的分离的一种设备。工作原理为靠气流切向引入造成的旋转运动,使具有较大惯性离心力的固体颗粒或液滴甩向外壁面分开。旋风分离器的主要特点是结构简单、操作弹性大、效率较高、管理维修方便,价格低廉。但是现有的锅炉用旋风分离器,因排渣口处易产生煤炭粉尘堆积而容易造成堵塞。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残炭循环硫化床锅炉用旋风分离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残炭循环硫化床锅炉用旋风分离器旋风分离器排渣口煤炭粉尘易堵塞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残炭循环硫化床锅炉用旋风分离器,包括壳体和清理结构,所述壳体包括排渣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清理结构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清理结构包括与壳体的一部分接触并刮除所述排渣口周围的灰尘的刮板。
进一步的,所述清理结构包括电机,所述电机包括输出轴,所述刮板固定于所述输出轴上,并且,所述刮板与所述输轴同步转动。
电机带动刮板做旋转运动,让刮板将排渣口堆积的煤炭粉尘刮出,防止排渣口堵塞。
进一步的,在所述壳体与所述刮板之间设置有清扫刷,所述清扫刷固定于所述刮尘板上。
在刮板上设置清扫刷以降低刮板对旋风分离器内壁的磨损,清扫刷也更易清理粉尘。
进一步的,所述电机通过支架固定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支架通过螺钉固定于所述壳体上,所述电机通过螺钉固定于所述支架上。
将电机通过支架固定在壳体内,防止电机工作时移动而使刮板无法正常运作。通过螺钉固定方便拆卸修理。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包括呈圆柱体的上腔和呈圆锥体的下腔,所述上腔与所述下腔相通,所述排渣口与所述下腔相通,并且,所述清理结构设置于所述下腔内。
壳体内腔分为圆柱形上腔和圆锥形下腔增大容积,圆锥形的下腔方便粉尘从排渣口排除。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包括具有上腔的上壳和具有下腔的下壳,所述上壳与所述下壳通过螺栓固定于一起,在所述上壳和所述下壳上均设置有穿设螺钉的翻边。
将壳体分为上壳体和下壳体,且将上下壳体由螺栓固定在一起,便于壳体的拆卸以及对下壳体内的清理机构的维修。
进一步的,该残炭循环硫化床锅炉用旋风分离器还包括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均与所述上腔相通。
进气口用于气体的输入,出气口用于对处理截留粉尘后的气体进行输出。
进一步的,在该残炭循环硫化床锅炉用旋风分离器还包括与进气口相通的进气管,并且,所述进气管的内壁涂有耐磨层。
在进气口设置进气管方便气体的输入进一步增强密封性,且在进气管内壁涂有耐磨层减少气体内的粉渣对进气管的摩擦损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铂瑞能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铂瑞能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6707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单元板以及具有该单元板的侧墙
- 下一篇:一种具有预分散结构的筛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