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钢轨波磨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068546.1 | 申请日: | 2020-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6088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1 |
发明(设计)人: | 干锋;戴焕云;罗光兵;李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西交智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21/20 | 分类号: | G01B21/20 |
代理公司: | 成都正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9 | 代理人: | 李亚男 |
地址: | 610031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环交***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轨 检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钢轨波磨检测装置,属于轨道检测技术领域。一种钢轨波磨检测装置,包括:底部开口的箱体、以及位于箱体内的检测组件;检测组件包括伺服电缸、连接块以及1D传感器;伺服电缸沿箱体的延伸方向设置在箱体的内侧顶部;连接块分别与伺服电缸的底部以及1D传感器的顶部滑动连接,并且连接块和伺服电缸之间的滑动方向与连接块和1D传感器之间的滑动方向相互垂直;1D传感器的探测口穿过箱体的底部开口。本实用新型的钢轨波磨检测装置可以带动1D传感器沿横向和纵向联动,从而能够实现对轨道顶面形状的三维检测,其检测范围大,对轨道状态的判断完整,避免造成轨道损伤的误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轨波磨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钢轨直接承受来至轮对的质量和冲击,表面会发生损伤,部分线路在周期性磨损下便形成波磨现象,车体运行时会产生较的振动和噪声,由轮对传给轨道的载荷增加,长期的轨道磨损会引起轨道变位量增加,恶化轨道状态,导致轨道磨耗加剧、断面开裂、掉块等缺陷,严重时会加剧脱轨倾覆的风险。为防止该类恶性事件的发生,需要对钢轨波磨进行有效的测量和诊断分析。
针对钢轨波磨的便携式检测设备,主要有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类。接触式的测量装置用测量探头直接接触钢轨表面得到磨损数据,但是该类装置磨损严重,不便于操作,不利于现场推广应用。非接触式检测装置结构简单,携带方便,自动化程度高,在现有的便携式检测装置得到了较好的应用。目前的非接触式装置采用线激光束对钢轨中央进行扫,检测范围小,对轨道状态的判断不完整,容易造成轨道损伤的误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轨波磨检测装置,以解决现有非接触式钢轨波磨检测装置检测范围小,对轨道状态的判断不完整,容易造成轨道损伤的误判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钢轨波磨检测装置,包括:底部开口的箱体、以及位于箱体内的检测组件;检测组件包括伺服电缸、连接块以及1D传感器;伺服电缸沿箱体的延伸方向设置在箱体的内侧顶部;连接块分别与伺服电缸的底部以及1D传感器的顶部滑动连接,并且连接块和伺服电缸之间的滑动方向与连接块和1D传感器之间的滑动方向相互垂直;1D传感器的探测口穿过箱体的底部开口。
本实用新型的钢轨波磨检测装置用于放置在轨道上,检测轨道的磨耗状态,由于伺服电缸自带丝杆,从而可以通过连接块带动1D传感器沿轨道的延伸方向运动,即在纵向检测轨道的磨耗状态,1D传感器还可以与连接块横向移动,在横向检测轨道的磨耗状态,通过1D传感器在横向和纵向的联动,从而能够实现对轨道顶面形状的三维检测,其检测范围大,对轨道状态的判断完整,避免造成轨道损伤的误判。
进一步地,上述检测组件还包括设置在1D传感器上的横向移动电机,横向移动电机的电机轴设有齿轮;连接块上设有与齿轮相配合的齿条,齿条的延伸方向与连接块和1D传感器之间的滑动方向一致。
本实用新型的横向移动电机通过齿轮和齿条与连接块进行连接,通过带动齿轮和齿条的运动,使1D传感器做横向移动,实现对轨道横向端面检测。
进一步地,上述连接块的底侧通过相配合的滑块和滑槽与1D传感器滑动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连接块设有限位止挡传感器,限位止挡传感器分别与伺服电缸和横向移动电机通信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限位止挡传感器用于限制1D传感器的过位移,在1D传感器横向或纵向移动过程中,限位止挡传感器用于捕捉其与伺服电缸或箱体之间的距离,从而限制伺服电缸或横向移动电机对1D传感器的过位移。
进一步地,上述箱体的两端底部分别设有基座,基座的底部设有第一吸附块。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吸附块能够与轨道进行吸附,在使用时,实现对整个装置的快速锁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西交智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西交智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6854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