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采空区检测用的防尘照明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069825.X | 申请日: | 2020-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7636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发明(设计)人: | 邹国富;张向阳;赵向东;朱辉;贺青;董恒文;王良;吕晓宏;张劼;祝伟;杜力立;丁飞;字贵春;刘慧鹏;眭素刚;雍伟勋;唐果;孙玉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铝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L4/00 | 分类号: | F21L4/00;F21V21/10;F21V21/14;F21W131/4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达联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61 | 代理人: | 郭普堂 |
地址: | 1000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空区 检测 防尘 照明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采空区检测用的防尘照明装置,包括照明灯,照明灯的外侧壁装配有透明防尘罩,且照明灯的外侧壁装配有提手,提手卡接装配在支架的上侧壁,支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提手卡接装配在第一支架的上侧壁,第一支架的下侧壁开设有卡槽,第二支架的上侧壁装配有卡块。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插接实现照明支架的搭设,通过卡接块和卡接槽之间卡接配合,方便存放时缩短支架的长度,满足任意地点支撑照明,安装拆卸方便,便于携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采矿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采空区检测用的防尘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井下采空区调查中,一般井下手电筒的亮度受距离的影响,在调查过程中由于采空区光线较弱,难以观察采空区的周边及采空区的冒落部位与裂缝,因此,给采空区的现场调查带来诸多不便,同时给矿山工作人员和设备带来严重的威胁,精确的勘测采空区的空间位形态、变形观测、体积与塌落情况等数据,为科学管理地下采空区和编写采空区的详细调查档案,具有重要的意义。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采空区检测用的防尘照明装置,通过拆卸组装的便捷结构,利于在采空区进行多样调查,便于携带,提供充足可靠的光源,有效的提高调查过程中的安全,助于采空区勘测数据的准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
一种采空区检测用的防尘照明装置,包括照明灯,所述照明灯的外侧壁装配有透明防尘罩,且照明灯的外侧壁装配有提手,所述提手卡接装配在支架的上侧壁,所述支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提手卡接装配在第一支架的上侧壁,所述第一支架的下侧壁开设有卡槽,所述第二支架的上侧壁装配有卡块,在使用时,所述卡块的外侧壁与卡槽的内侧壁贴合,且第一支架的下侧壁与第二支架的上侧壁贴合,所述第二支架的右侧壁开设有卡接槽,所述第一支架的右侧壁装配有卡接块,在不使用时,所述卡接块的外侧壁与卡接槽的内侧壁贴合,且第一支架的左侧壁与第二支架的右侧壁贴合,所述第二支架的下端外侧壁装配有支撑柱。
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架的下端外侧壁四周均开设有存放槽,所述存放槽的内腔均装配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外侧壁均转动装配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内端侧壁和存放槽之间均装配有弹簧。
优选的,所述支撑柱的下侧壁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均滑动装配有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柱的外侧壁均开设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槽的内腔均卡接装配有第二卡块,且第二卡槽的内腔壁上和第二卡块的内端侧壁均装配有第二弹簧。
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架的下端外侧壁四周均转动装配有转动块,所述转动块对应装配在存放槽的下方。
优选的,所述照明灯的外侧壁和提手的内端侧壁之间均装配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和提手的内端侧侧壁均贯穿螺接装配有螺母,所述螺母的内端侧壁与照明灯的外侧壁紧密贴合。
优选的,所述照明灯的左侧壁开设有电源接口。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设置有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通过插接实现照明支架的搭设,第一支架的右侧壁装配有卡接块,第二支架的右侧壁开设卡接槽,可以将卡接块和卡接槽之间卡接配合,方便存放时缩短支架的长度,满足任意地点支撑照明,安装拆卸方便,便于携带,本实用新型设有照明灯和提手,通过照明灯中固定块和提手的内端侧侧壁均贯穿螺接装配有螺母,在使用时方便调节照明的角度,满足采空区小范围不同角度方位照明需求。通过拆卸组装的便捷结构,利于在采空区进行多样调查,便于携带,提供充足可靠的光源,有效的提高调查过程中的安全,助于采空区勘测数据的准确。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铝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铝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6982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