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隔圈单列配对圆锥滚子轴承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0071521.7 | 申请日: | 2020-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5250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潘隆;王金成;刘高杰;董美娟;胡敏;王朋伟;丁建强;贾松阳;范强;焦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25/08 | 分类号: | F16C25/08;F16C33/58;F16C33/66;F16C33/37 |
代理公司: | 洛阳润诚慧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53 | 代理人: | 杨景章 |
地址: | 471039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隔圈 单列 配对 圆锥 滚子 轴承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介绍了一种无隔圈单列配对圆锥滚子轴承结构,包括轴承A和轴承B,所述的轴承A和轴承B为单列圆锥滚子轴承,轴承A和轴承B背靠背设置在轴承座内,轴承A和轴承B内、外圈之间分别设置有内隔圈和外隔圈,其特征是:所述的轴承B的外圈与外隔圈连成固为一体的结构,外隔圈另一端与轴承A的外圈对应;所述的轴承B的内圈与内隔圈连成固为一体的结构,内隔圈的另一端和轴承A的内圈对应。该实用新型简化了轴承游隙的调整过程,彻底消除了使用隔圈所带来接触界面多,磨损部位也随着增加的缺陷,减少了长时间运行导致的接触部位的磨损,延长了轴承的使用寿命,同时显著提高了系统的装配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轴承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隔圈的单列配对圆锥滚子轴承。
背景技术
两套单列配对的圆锥滚子轴承一般通过内、外隔圈来调整轴承间的游隙及宽度,如图1所示,图1为现有技术中采用内、外隔圈的结构,外隔圈分别与两个标准轴承的外圈轴向压紧,内隔圈分别与两个标准轴承的内圈轴向贴紧,通过调整内隔圈或外隔圈尺寸调节两套单列圆锥滚子轴承配对宽度和游隙,内、外隔圈夹在两套圆锥滚子轴承的内、外圈之间会增加接触界面,受力后,各零件表面的微观凹凸结构因受挤压而逐渐变得平坦,致使轴承游隙不再是初始状态,同时,长时间运行会导致接触部位磨损,接触界面越多,磨损部位越多,轴承游隙变化越严重,这对轴承保持持久良好的工作状态极为不利,直接影响轴承寿命。另外,对于轴承座内设有沿径向伸出的挡肩、配对的两个单列圆锥滚子轴承的外圈分别通过挡肩定位的结构,如图2所示,图2为现有技术中采用带有内隔圈的结构,两个标准轴承的外圈分别与轴承座的挡肩轴向压紧,两个标准轴承的内圈分别与内隔圈轴向压紧,通过调整内隔圈尺寸调整两套单列圆锥滚子轴承配对宽度和游隙,轴承座的挡肩加工较外隔圈更加困难,若挡肩的精度不高,会增加内隔圈的加工精度和调整时间,且挡肩同样存在变形及磨损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无隔圈单列配对圆锥滚子轴承结构,即两列圆锥滚子轴承配对组合,以背靠背方式设置在轴承座内,两列配对的轴承中一列为标准轴承,另一列具有外圈和内圈加长的结构,确保在装配过程中能够以内圈或外圈直接抵靠的方式来实现双列轴承的精确预紧,简化了轴承游隙调整过程,解决轴承游隙变化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无隔圈单列配对圆锥滚子轴承结构,包括轴承A和轴承B,所述的轴承A和轴承B为单列圆锥滚子轴承,轴承A和轴承B背靠背设置在轴承座内,轴承A和轴承B内、外圈之间分别设置有内隔圈和外隔圈,其特征是:所述的轴承B的外圈与外隔圈连成固为一体的结构,外隔圈另一端与轴承A的外圈对应;所述的轴承B的内圈与内隔圈连成固为一体的结构,内隔圈的另一端和轴承A的内圈对应。
所述的外隔圈由左外隔圈和右外隔圈两部分构成,轴承A的外圈与左外隔圈连为一体,轴承B的外圈与右外隔圈连为一体;所述的内隔圈由左内隔圈和右内隔圈两部分构成,轴承A的内圈和左内隔圈连为一体,轴承B的内圈与右内隔圈连为一体。
所述的轴承A的外圈和轴承B的外圈通过外隔圈固连为一整体结构,所述的内隔圈由左内隔圈和右内隔圈两部分构成,轴承A的内圈和左内隔圈连为一体,轴承B的内圈与右内隔圈连为一体。
所述的轴承B的外圈与外隔圈固为一体结构的圆周上均布设置过油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无隔圈配对单列圆锥滚子轴承,简化了轴承游隙的调整过程,解决轴承游隙变化问题,彻底消除了使用隔圈所带来接触界面多,磨损部位也随着增加的缺陷,减少了长时间运行导致的接触部位的磨损,延长了轴承的使用寿命,同时显著提高了系统的装配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采用内、外隔圈结构的单列配对圆锥滚子轴承截面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采用带有内隔圈结构的单列配对圆锥滚子轴承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结构截面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未经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7152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隔墙端部结构
- 下一篇:一种落地林果捡拾机器人用捡拾器输送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