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桩体静载实验装置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020071908.2 申请日: 2020-01-14
公开(公告)号: CN212294772U 公开(公告)日: 2021-01-05
发明(设计)人: 李林栖;梁兵;谢磊;李军;刘家驹 申请(专利权)人: 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二局第六工程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E02D33/00 分类号: E02D33/00
代理公司: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51221 代理人: 唐洪
地址: 610031 四*** 国省代码: 四川;5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桩体静载 实验 装置
【说明书】:

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支撑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桩体静载实验装置,包括设置于桩体内部的载荷箱和设置于桩体外部的加载装置,所述加载装置通过加压管与载荷箱连通,所述加压管上设有压力传感器;还包括位移测杆和位移测量设备,所述位移测杆的下部伸入所述桩体内并与荷载箱连接,所述位移测量设备安装于位移测杆的顶部;所述压力传感器和位移测量设备均通过串口与数据采集设备连接,采用本装置进行自平衡法测试,没有“堆载”,也不要笨重的反力架,检测过程更加方便、安全、环保,并且检测桩完全按工程桩制作,不需到达地面,不需制作桩头,与常规方法相比,缩短了检测桩长度,且检测后经压浆处理的检测桩仍作工程桩使用,且不需要施工锚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静载荷试验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桩体静载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现阶段采用的桩的静载荷试验(如堆载法,锚桩法)是检测桩承载力最为可靠的一种方法,两种方法都是采用油压千斤顶在桩顶施加荷载,而千斤顶的反力,前者通过反力架上的堆重与之平衡,后者通过反力架将反力传给锚桩,与锚桩的抗拔力平衡。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前者必须解决几百吨甚至上千吨的荷载来源、堆放及运输问题,后者必须设置多根锚桩及反力大梁,不仅所需费用昂贵,时间较长,而且易受吨位和场地条件的限制,以致许多大吨位桩和特殊场地的桩(如山地、桥桩)的承载力往往得不到准确数据,基桩的潜力不能合理发挥,这是桩基础领域面临的一大难题。

为解决以上难题,美国学者Osterberg于80年代首先提出了自平衡法测试法,并于80年代中期开展了桩承载力试验方法的研究,首先在桥梁钢桩中成功应用,后来逐渐推广至各种桩型。自平衡法利用桩土体系自身提供反力以确定单桩承载力和桩周土层的测摩阻力、桩端阻力,是接近于竖向抗压(拔)桩实际工作状态的试验方法。其原理参照图2所示,是在桩身埋置载荷箱2,抗压试验时,利用上段桩自重、上段桩桩测摩阻力来代替堆载法中的重物或锚桩法中的锚桩以提供反力,试验时,从桩顶通过输加压管对载荷箱内腔施加压力,箱盖与箱底被推开,同时向上段桩11及下段桩12施加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促使上段桩11及下段桩12的摩阻力与持力层的端阻力发挥作用,当桩土体系破坏或满足工程的实际要求时停止试验。自平衡法试桩时的工作状态与桩实际工作时的状态有所不同,是接近于实际工作状态的一种近似方法。

综上所述,目前亟需一种桩体静载实验装置。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桩体静载实验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桩体静载实验装置,包括设置于桩体内部的载荷箱和设置于桩体外部的加载装置,所述加载装置通过加压管与载荷箱连通,所述加压管上设有压力传感器;还包括位移测杆和位移测量设备,所述位移测杆的下部伸入所述桩体内并与载荷箱连接,所述位移测量设备安装于位移测杆的顶部;所述压力传感器和位移测量设备均与数据采集设备连接。

将载荷箱的加压管以及测量位移的位移测杆从桩体内引到地面,然后灌注成桩,试验时,由加载装置在地面向载荷箱加压加载,载荷箱对其顶板和下底板分别产生上、下两个方向的推力,并传递到桩身,由于桩体自成反力,通过试验得到两个静载试验的数据:载荷箱以上部分,获得反向加载时上部分桩体的相应反应系列参数;载荷箱以下部分,获得正向加载时下部分桩体的相应反应参数,压力传感器测量加载力、位移测量设备通过位移测杆测量载荷箱的位移,并且压力传感器和位置测量设备将检测数据传输至数据采集设备,通过数据采集设备对加载力与位移之间关系的计算和分析,可以获得桩基承载力数据,可以用于试桩检测,也可用于工程桩承载力的验证,正常情况下1-2天能够检测完毕,省去了大量的堆载或锚桩施工时间,采用本装置进行自平衡法测试,没有“堆载”,也不要笨重的反力架,检测过程更加方便、安全、环保,并且检测桩完全按工程桩制作,不需到达地面,不需制作桩头,与常规方法相比,缩短了检测桩长度,且检测后经压浆处理的检测桩仍作工程桩使用,且不需要施工锚桩。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二局第六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二局第六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7190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