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框底采茧机有效
申请号: | 202020076535.8 | 申请日: | 2020-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4633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金耀 | 申请(专利权)人: | 嵊州陌桑高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7/04 | 分类号: | A01K67/04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7 | 代理人: | 尹科峰 |
地址: | 312499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框底采茧机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框底采茧机,包括输送机构,输送机构上分别设有接料漏斗、主动毛刷辊和减速电机,主动毛刷辊位于接料漏斗的上方,减速电机连接主动毛刷辊;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采茧效果好,自动高效,节省人力,可实现连续采茧工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采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框底采茧机。
背景技术
目前,蚕业生产正在向养蚕大户专业户集中,专业化和规模化生产模式正在迅速形成,而采茧是养蚕后阶段的重要工作,是蚕茧丰产丰收的重要环节,也是决定蚕茧品质的关键工序。
传统工艺中,将用于蚕虫结茧的茧笼放在养殖框内,为节省占地空间,将养殖框逐个堆叠起来,待结茧完成后,从养殖框中取出茧笼,收集蚕茧。由于养殖框上下堆叠,下方养殖框内的部分蚕虫结茧在上方养殖框的底部,导致分框后部分蚕茧粘附在养殖框的底部,因此需要进行采茧。在现有技术中,采茧方式有些依靠人工将养殖框底上的蚕茧逐个取下,费时费力,效率低下,采茧时间过长易造成蚕茧质量下降;有些则使用简易采茧器将蚕茧成排扫下,简易采茧器不容易控制,对蚕茧的损伤较大,容易产生“血茧”现象,影响蚕茧质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框底采茧机,结构新颖,采茧效果好,自动高效,节省人力,可实现连续采茧工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框底采茧机,包括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输送机构上分别设有接料漏斗、主动毛刷辊和减速电机,主动毛刷辊位于接料漏斗的上方,减速电机连接主动毛刷辊;该采茧机结构新颖,采茧效果好,自动高效,节省人力,可实现连续采茧工作。
进一步,输送机构上设有从动毛刷辊,从动毛刷辊与主动毛刷辊之间连接有传动组件,在养殖框向前输送的过程中,主动毛刷辊转动通过传动组件带动从动毛刷辊转动,主动毛刷辊和从动毛刷辊均对养殖框底进行刮扫,双重刮扫,提高了刮扫效果,刮扫范围大,利于将养殖框底上粘附的蚕茧刷落,提高了蚕茧的回收率。
进一步,传动组件包括主传动齿轮、从传动齿轮和传动链条,传动链条连接主传动齿轮与从传动齿轮,主传动齿轮设于主动毛刷辊的一端,从传动齿轮设于从动毛刷辊的一端,结构简单,传动可靠、稳定,实现一个主动毛刷辊可带动多个从动毛刷辊同步转动,增大了刮扫面积,提高了刮扫效果,节省了动力能源的消耗。
进一步,输送机构上设有张紧轮组件,张紧轮组件连接传动链条,通过张紧轮组件可调节传动链条的张紧程度,从而改变从动毛刷辊的转动速度,调节从动毛刷辊对养殖框底的刮扫效率。
进一步,输送机构上设有链壳,传动组件设于链壳内,链壳起到防尘防潮作用,将传动组件保护在内,避免刮茧过程中产生的粉屑附着在传动组件上而影响了传动组件的传动性能,从而延长了传动组件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输送机构上分别设有第一刮板和第二刮板,第一刮板与主动毛刷辊的辊面相切,第二刮板与从动毛刷辊的辊面相切,在采茧过程中,第一刮板一直与主动毛刷辊接触,第二刮板一直与从动毛刷辊接触,第一刮板将附着在主动毛刷辊的毛刷上的蚕茧刮下,第二刮板将附着在从动毛刷辊的毛刷上的蚕茧刮下,使得主动毛刷辊、从动毛刷辊可重复进行刮茧,保证了刮扫效果,从而实现连续采茧工作。
进一步,接料漏斗的底部均设有导向管,导向管的设置起到导向、汇集作用,将刮落的蚕茧进行汇集,统一导送到位于接料漏斗下方的蚕茧输送带上,避免蚕茧胡乱飞溅而影响了蚕茧的收集,实用又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嵊州陌桑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嵊州陌桑高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7653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薄膜自动切边设备
- 下一篇:一种便于安装的过滤网网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