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换热管流体压力胀接的密封与扩口一体化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0079093.2 | 申请日: | 2020-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1407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2 |
发明(设计)人: | 杨连发;姜靖宇;杨贵森;李贤章;马建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21D41/02 | 分类号: | B21D41/02;B21D26/045;B21D43/00;B21D53/06;B21D39/04;B21D53/02;F28F9/26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华杰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5112 | 代理人: | 杨雪梅 |
地址: | 541004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热管 流体 压力 密封 一体化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换热管流体压力胀接的密封与扩口一体化结构,包括顺序间隔设置的第一挡板、固定模座和第二挡板,第一挡板、固定模座和第二挡板上分别设有第一通孔、锥形孔和第二通孔,固定模座的锥形孔壁设有一组呈燕尾状的凹槽,固定模座的锥形孔内设有可活动的中空的锥形管夹,锥形管夹由一组夹块组成,锥形管夹内腔设有轴向带充压孔的充压头。这种结构简单实用,在无须密封圈的情况下实现换热管管端处的硬密封,并将换热管的流体压力胀接与管端扩口两道工序整合一体化,解决了目前流体胀接换热管过程中换热管产生弯曲、密封圈损耗高以及密封可靠性不佳问题,提高了换热器的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换热管的胀接技术,具体是一种换热管流体压力胀接的密封与扩口一体化结构。
背景技术
空调换热器主要由无缝内螺纹换热铜管与铝箔翅片组成,换热管与翅片胀接的紧密程度直接影响到换热器的换热性能。当前多数空调生产企业采用机械胀接换热管与翅片,但是在机械胀接时,胀珠受力压入铜管使其向外扩张时仍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换热铜管内螺纹结构,从而影响换热性能。尤其在当前换热器向小型轻量化发展的趋势下,机械胀接较小管径换热管时容易产生折管与过胀等问题,多数企业开始考虑流体压力压胀接技术,如液压和气压胀接技术在换热器生产中的应用。流体压力压胀接为均匀介质胀接,铜管管壁受力均匀扩张,且不会对铜管内螺纹结构产生损伤,对换热器的换热性能影响较小。
流体压力压胀接时需要防止胀接介质泄漏,因此需要格外注意密封问题,除此之外,在换热管与翅片胀接之后,需要对换热管管端进行扩口,便于U型弯头插入扩口处进行填料焊接。目前,针对换热管流体压力胀接的装置以及包含针对换热管密封与扩口的结构设计的换热管试压装置也均有提出,其中,例如,公开日为2015年4月8日,公开号为CN104502027A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换热管试压装置,该装置利用密封垫圈进行密封,利用气缸下压力和外壁为锥形的压紧机构锁紧换热管,可以有效地实现换热管的试压测试,但是该装置的试压充液口需要另行设计加工,垫圈的密封可靠性不佳,且压紧机构需要通过压紧部、座体和连接部三部分配合实现,设计稍显繁琐。公开日为2017年11月24日,公开号为CN206671082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换热管试压装置,该装置利用进水堵头和堵头夹具处的螺纹以及环状的垫片配合进行密封连接,换热管试压的密封性能和承压性能得到提高,但是螺纹连接需要手动拧入,胀接效率低,多次拧入堵头会对环状垫片造成损伤,垫片需要定期更换,不符合生产实际的应用。公开日为2019年8月27日,公开号为CN209303560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扩口器和胀管机,该扩口器包括主体、扩口部和导向部三部分,在扩口部出现磨损后可进行拆卸更换,解决了现有胀管机胀管后换热器喇叭口根部出现批量内皱或外皱的问题,但是该装置需要在换热管胀接之后再进行扩管这一工序,未考虑到流体胀接时的密封问题,不适用于液压或者气压胀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换热管流体压力胀接的密封与扩口一体化结构。这种结构简单实用,可在无须密封圈的情况下实现换热管管端处的硬密封,并将换热管的流体压力胀接与管端扩口两道工序整合一体化,解决了目前流体胀接换热管过程中换热管产生弯曲、密封圈损耗高以及密封可靠性不佳问题,提高了换热器的生产效率。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换热管流体压力胀接的密封与扩口一体化结构,包括顺序间隔设置的第一挡板、固定模座和第二挡板,第一挡板、固定模座和第二挡板上分别设有第一通孔、锥形孔和第二通孔,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锥形孔的中心在同一水平线上,固定模座的锥形孔壁设有一组呈燕尾状的凹槽,固定模座的锥形孔内设有可活动的中空的锥形管夹,锥形管夹由一组夹块组成,每个夹块外壁均设有呈燕尾状的凸起,凸起的长度与夹块的长度一致,凸起与锥形孔壁的凹槽卡合,锥形管夹内腔设有轴向带充压孔的充压头,充压头一端端部的外壁呈阶梯状,另一端端部的外壁呈弧形,锥形管夹内壁与充压头连接的端部设有与充压头外壁间隙配合的弧形和阶梯,另一端设有螺纹,锥形管夹的外径由与充压头连接的一端向另一端依次减小,锥形管夹外壁与固定模座的锥形孔壁间隙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7909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档冰糖橙包装装置
- 下一篇:一种防撞墙板的卡式安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