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消化内科取样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0079109.X | 申请日: | 2020-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263080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2 |
发明(设计)人: | 王瑞玲;董瑞生;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瑞玲 |
主分类号: | A61B10/06 | 分类号: | A61B10/06 |
代理公司: | 重庆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65 | 代理人: | 俞晓明 |
地址: | 032200 山西省吕梁市汾阳市太***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消化 内科 取样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消化内科取样器,包括外壳,还包括后盖,所述后盖与外壳的左端螺接,握块,所述握块与外壳的右端通过连接块插接,所述握块的右端设置有滑槽,卡头,所述卡头与握块的外壁右端插接,且卡头的内腔上下两端均开设有卡槽,外管,所述外管的左端与卡头的右端固定连接,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设置于外壳的内腔。该消化内科取样器,可使取样钳缩入外管的内腔和改变取样钳的角度,使取样更为方便,通过两个弧形边缘锯齿啮合的取样钳更便于将组织夹下,不需要通过与胃镜配合进行取样,操作方便,降低了取样难度,同时还可以对胃内的情况进行观察,取样器夹取拿样品出时,避免了取样钳刮到胃壁、食道造成损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消化内科取样器。
背景技术
医学科属包括呼吸内科,消化内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肿瘤科,内分泌科,血液内科,传染病科,小儿内科等,其中,消化内科是研究食管、胃、小肠、大肠、肝、胆及胰腺等疾病为主要内容的临床三级学科,消化内科疾病种类繁多,医学知识面广,操作复杂而精细。
消化内科对胃部取样需采用取样器进行取样,现取样器多需要通过与胃镜配合进行取样,胃镜与取样器同时进行取样操作不易配合,取样难度高,取样器夹取拿样品出时,取样钳头部为金属,刮到胃壁、食道,易造成损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消化内科取样器,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操作困难和取样易造成损伤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消化内科取样器,包括外壳,还包括后盖,所述后盖与外壳的左端螺接,握块,所述握块与外壳的右端通过连接块插接,所述握块的右端设置有滑槽,卡头,所述卡头与握块的外壁右端插接,且卡头的内腔上下两端均开设有卡槽,外管,所述外管的左端与卡头的右端固定连接,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设置于外壳的内腔,夹取机构,所述夹取机构设置于外管的外壁右端。
优选的,所述控制机构包括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与外壳的内腔左端插接,滑块,所述滑块位于第一弹簧的右端与外壳的内腔左侧插接,且滑块的底端左侧向下方向延伸出外壳的外壁底端,内管,所述内管与外管的内腔插接,且内管的外壁左端延伸进握块的内腔并与握块的内壁右端卡接,拉线,所述拉线与内管的内腔插接,且拉线的外壁左端与滑块的右端固定连接,第二弹簧,两个所述第二弹簧与卡头内腔上下两端的卡槽插接,卡块,所述卡块的一端与第二弹簧插接,所述卡块的另一端与握块的外壁右端凹槽卡接。
优选的,所述夹取机构包括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与内管的右端内腔插接,且第三弹簧与拉线套接,挡块,所述挡块与拉线固定连接,且挡块位于第三弹簧的底端,连杆,所述连杆为两个,两个所述连杆沿上下方向与内管的右端左右两侧通过销轴连接,取样钳,所述取样钳为两个,两个所述取样钳的顶端左右两侧分别与两个连杆通过销轴连接,且两个取样钳通过销轴连接,两个所述取样钳的连接位置与拉线通过销轴连接,镜头,所述镜头设置于外管的右端后侧,探照灯,所述探照灯设置于镜头的右端,且探照灯位于镜头的左侧。
优选的,所述握块的外壁右端滑槽内腔左右两端均开设有凹槽。
优选的,所述拉线的外壁位于内管的左端设置有挡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消化内科取样器,通过控制机构,可使取样钳缩入外管的内腔和改变取样钳的角度,通过取样机构,使取样更为方便,通过两个弧形边缘锯齿啮合的取样钳更便于将组织夹下,不需要通过与胃镜配合进行取样,操作方便,降低了取样难度,同时还可以对胃内的情况进行观察,取样器夹取拿样品出时,避免了取样钳刮到胃壁、食道造成损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主视图;
图2为图1控制机构的主视剖面;
图3为图2的A处结构放大图;
图4为图1夹取机构的主视剖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瑞玲,未经王瑞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7910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