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生物接触网及接触藻网布水型的人工湿地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0079551.2 | 申请日: | 2020-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4735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赵聪聪;孔强;徐景涛;张艳梦;王倩;胡彦彪;杜远达;徐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C02F3/34;C02F3/02;C02F3/10;C02F103/20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张晓鹏 |
地址: | 250358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 接触 网布 人工 湿地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净化生态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物接触网及接触藻网布水型的人工湿地系统。人工湿地由于具有结构简单、易维护、成本经济等优点,在污水处理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大型丝状藻类作为自然界中常见的大型淡水藻类,形体大、易分离,具有良好的水质净化及光合增氧作用。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生物接触网及接触藻网布水型的人工湿地系统,包括阶梯状进水池,在阶梯状进水池的凸起处具有支撑框架固定丝状藻类的生物接触网,用于对进入人工湿地的污水进行预处理,可以有效的吸附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同时进行增氧,在寒冷的冬季仍然可以发挥功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净化生态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以多级生物接触藻网进行布水,通过多级生物接触氧化法与潜流人工湿地结合,能够强化湿地系统污水净化效果的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公开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必然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经成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人工湿地是一种新型的污水生态技术,是由植物、填料床、微生物以及湿地动物等构成的生态系统,能够依靠湿地系统中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物理、化学、生物的协同作用来实现对污水的净化效果。通过调整优化人工湿地系统的结构,进一步促进污水中的污染物质的良性循环,可实现经济与资源化的最大效益。人工湿地与传统的污水处理厂相比,投资和日常运行费用仅为污水处理厂的1/10~ 1/2和1/5~1/3,而且具有易于操作和维护、景观效果好等优点。其中,潜流人工湿地占地面积小,去除效率高,能够满足多种污水处理条件的要求,是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人工湿地类型。但是其去除能力受季节影响较大,冬季去除效果显著降低。并且当进水有机负荷过高,或其中颗粒物,特别是胶体类物质含量较高时,容易发生堵塞现象,影响后续水处理效果。
作为周丛藻类群落的重要组成种类,大型丝状藻类,如水绵(Spirogyra spp.)、丝藻(Ulothrixspp.)、毛枝藻(Stigeocloniumspp.)、刚毛藻(Cladophoraspp.)等,是自然界中最为常见的藻类之一。这类藻形态大,容易从水体中分离,不易流失,而且本身在生长过程中又具有吸收磷的能力,可表现出比硅藻和蓝藻群落更为显著的水质净化、光合增氧等作用。同时,大型丝状藻类可以四季生长,即使在冬季也具有显著的生长优势,因而分布广泛,从北寒带至亚热带地区不同水体中均有发现。这对解决人工湿地系统冬季处理效率低下的问题提供了技术思路。虽然大型丝状藻类已被证实能够去除水体中氮磷等污染物,但目前针对大型丝状藻的研究多集中在藻类分类学及渔业技术方面,尚缺乏对有效利用其污水净化能力的相关研究及技术实用新型。
因此,多级生物接触藻网布水型的强化潜流人工湿地系统,能够通过大型丝状藻类与生物接触滤料组成的生物接触藻网进水系统,去除一部分污染物降低进水有机负荷,同时进水系统的构造使得自然跌水过程有利于水动力的复氧,从而缓解湿地堵塞提高污水净化效果。此外,利用大型丝状藻类的四季生长特性,解决湿地冬季运行瓶颈,强化潜流人工湿地处理废水的能力。针对上述研究背景,实用新型人认为多级生物接触藻网布水型的强化潜流人工湿地系统是一种低能耗的工艺,大大降低了系统的成本,该技术研究仍属空白,因此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潜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级生物接触藻网布水型的强化潜流人工湿地系统,所述人工湿地系统采用阶梯状人工进水系统,通过水流的自然跌落作用实现富氧效果,通过将丝状藻设置于进水系统中,同时可以实现对水体中氮磷污染物的去除。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生物接触网,所述生物接触网包括支撑框架、大型丝状藻类及生物滤料;所述支撑框架为方形框架,其上具有网格结构,所述大型丝状藻类分布于网格结构中;所述网格的交点处还具有生物滤料固定点,用于固定生物滤料。
优选的,所述支撑框架采用轻质、不易腐蚀及抗冲击的材料;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支撑框架采用聚乙烯塑料或轻质不锈钢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师范大学,未经山东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7955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注塑模具脱料机械臂
- 下一篇:一种手术台上使用的锐器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