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于使用且能放置筷子的铁碗有效
申请号: | 202020079864.8 | 申请日: | 2020-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143206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8 |
发明(设计)人: | 冯阳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冯阳春 |
主分类号: | A47G19/02 | 分类号: | A47G1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化育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833 | 代理人: | 尹均利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于 使用 放置 筷子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使用且能放置筷子的铁碗,包括碗体,所述碗体的顶部设置有碗口,所述碗体远离碗口的一侧位置处设置有碗底,所述碗口与碗底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碗沿,所述碗体的内表壁上设置有内釉面,所述碗体的外表壁上设置有外釉面,且外釉面的外表壁上设置有凹凸装饰花纹,所述碗体的外部靠近外釉面的一侧开设有暗格,所述碗体的两侧均设置有把手座,且两个把手座的一侧均连接有橡胶把手,所述橡胶把手与把手座的中间位置处连接有合叶,本实用新型设置了橡胶把手,橡胶把手通过合页与把手座连接,橡胶把手通过合页可以拿起和垂放,在铁碗预热的时候通过两个橡胶把手可以把碗移动放置,解决了手直接拿铁碗会烫手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铁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使用且能放置筷子的铁碗。
背景技术
碗作为人们日常必需的饮食器皿,碗的起源目前不可考证,不过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泥质陶制的碗,其形状与当今无多大区别,即口大底小,碗口宽而碗底窄,下有碗足,高度一般为口沿直径的二分之一,多为圆形,极少方形,不断变化的只是质料,工艺水平和装饰手段,一般用途是盛装食物,中国人大多喜爱用碗作为饮食工具,而西方人更倾向于使用盘子,碗,可以取谐音“挽”字,意为挽留之意,可作为一种伴手礼,象征寓意较好,碗作为人们日常必需的饮食器皿,碗的起源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泥质陶制的碗,其形状与当今无多大区别,即口大底小,碗口宽而碗底窄,下有碗足,高度一般为口沿直径的二分之一,多为圆形,极少为方形。不断变化的只有质料,工艺水平和装饰手段,一般用途是盛装食物,碗因为其体积较锅、盂小而可用手端盛,上阔下窄的形态,放在平地上是不稳定的,考古学家推测,古人对碗的使用,可能是最初放在地上挖出的坑之内的。
但是目前市场上的铁碗功能单一,铁碗本身预热快,不方便拿放,在吃东西的时候筷子安放在碗口容易滑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使用且能放置筷子的铁碗,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铁碗本身预热快,不方便拿放,在吃东西的时候筷子安放在碗口容易滑落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使用且能放置筷子的铁碗,包括碗体,所述碗体的顶部设置有碗口,所述碗体远离碗口的一侧位置处设置有碗底,所述碗口与碗底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碗沿,所述碗体的内表壁上设置有内釉面,所述碗体的外表壁上设置有外釉面,且外釉面的外表壁上设置有凹凸装饰花纹,所述碗体的外部靠近外釉面的一侧开设有暗格,所述碗体的两侧均设置有把手座,且两个把手座的一侧均连接有橡胶把手,所述橡胶把手与把手座的中间位置处连接有合叶,所述碗体的一侧安装有筷子置放架,且筷子置放架的顶部设置有手扣,所述碗体的底部设置有碗座。
优选的,所述橡胶把手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橡胶把手分别安装在碗体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碗口与碗底均为环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把手座与碗体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碗体与碗座为一体式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设置了橡胶把手,橡胶把手通过合页与把手座连接,橡胶把手通过合页可以拿起和垂放,在铁碗预热的时候通过两个橡胶把手可以把碗移动放置,解决了手直接拿铁碗会烫手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设置了筷子置放架,筷子置放架可以通过手扣移动到碗体里,在使用时从碗体抽出把筷子放在筷子置放架上,解决了在用铁碗吃饭时筷子放置在碗口容易滑落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冯阳春,未经冯阳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7986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