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薄膜大棚有效
申请号: | 202020080539.3 | 申请日: | 2020-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8130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蔡鹭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9/14 | 分类号: | A01G9/14 |
代理公司: | 厦门知人匠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55 | 代理人: | 吴慧敏 |
地址: | 361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薄膜 大棚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薄膜大棚,包含若干立柱、若干弧形顶杆和一薄膜,所述立柱固定在地面上,所述弧形顶杆设置在立柱的上方,所述立柱和弧形顶杆组成棚架,所述薄膜设置在棚架的外侧;还包含两层网,该两层网分别设置在棚架的外侧,且两层网的底端均固定在地面上,所述薄膜固定设置在该两层网之间。本实用新型设置了双层网,并把薄膜固定设置在两层网之间,从而可以防止薄膜被强风吹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大棚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指一种薄膜大棚。
背景技术
薄膜大棚广泛运用于植物栽培中,合理控制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对棚内植物的生长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可在大棚内开展耐旱、耐盐实验,防止下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目前,常用的薄膜大棚由大棚框架和薄膜组成,薄膜包裹安装在大棚框架外,对薄膜的固定大部分是通过在薄膜上面加盖一层网,然后往几个方向各拉一条绳子简单绑在地基桩上。但被系的网受力不均,在遇到大风天气时,未绑的网端会被掀起,进而使薄膜时常会被破坏。
此外,当大棚内的温度过高、湿度过大、光照过强时,目前的薄膜大棚都是直接将大棚顶部的天窗打开来调节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和光照,但大棚内的空气并不能完全流通,以致不利于植物的生长。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深入研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薄膜大棚,其可以有效解决沿海大风对薄膜大棚的破坏。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薄膜大棚,其通过卷膜机开启大棚两侧通风以形成空气对流,从而在高温天气时可以达到较好的通风降温的效果。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为:一种薄膜大棚,包含若干立柱、若干弧形顶杆和一薄膜,所述立柱固定在地面上,所述弧形顶杆设置在立柱的上方,所述立柱和弧形顶杆组成棚架,所述薄膜设置在棚架的外侧;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两层网,该两层网分别设置在棚架的外侧,且两层网的底端均固定在地面上,所述薄膜固定设置在该两层网之间。
基于上述设计,首先在棚架的外侧覆盖一层网,并把网的两侧底端固定在地面上,然后覆盖薄膜并固定住,最后再覆盖一层网并固定住。如此设置了双层网,并把薄膜固定设置在两层网之间,从而可以防止薄膜被强风吹坏。
进一步,沿所述大棚纵向均匀设置多个固定在地面上的预埋件;第一层所述网的两端分别通过一根钢管穿过第一层所述网的网眼并将钢管固定在预埋件上,以实现第一层所述网两端的固定;第二层所述网的两端分别通过另一根钢管穿过第二层所述网的网眼并将钢管固定在预埋件上,以实现第二层所述网两端的固定。如此设置可以使这两层网的边缘平均受力,能够更好地固定这两层网。
进一步,沿所述大棚纵向均匀设置多个固定在地面上的预埋件,两层所述网的一端通过一根钢管同时穿过两层网眼并将钢管固定在预埋件上,以实现两层所述网一端的固定;第一层所述网的另一端通过另一根钢管穿过网眼并将钢管固定在预埋件上,以实现第一层所述网的另一端的固定;第二层所述网的另一端通过再一根钢管穿过网眼并将钢管固定在预埋件上以实现第二层所述网的另一端的固定。如此设置,可以使这两层网的边缘平均受力,能够更好地固定这两层网;并且只需拆下第一层网一端的钢管,就可以拆下第一层,如此便可更换薄膜。
进一步,还包含两卷膜机和两卷膜轴,两所述卷膜机分别以可上下滑动的方式设置在大棚的两侧,两所述卷膜轴分别可活动地设置在大棚的两侧,并与卷膜机连动设置,所述薄膜的两端分别绕设并固定在卷膜轴上。在高温天气时,通过卷膜机开启大棚两侧的薄膜,并调节薄膜下缘的高度,从而使大棚两侧通风,形成空气对流,具有较好的通风降温的效果。
进一步,大棚两侧分别设置有离地面高20-30cm的固定薄膜,所述固定薄膜与下放到地面的薄膜下缘重叠,防止薄膜下放时局部不均形成空隙。
进一步,预埋件上装有可拆卸螺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未经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8053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