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损伤手动吸痰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080724.2 | 申请日: | 2020-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3454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发明(设计)人: | 李凤媚;黄丽华;马盈盈;朱攀;陈昆;陈子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 |
代理公司: | 福州科扬专利事务所 35001 | 代理人: | 吴嘉滨 |
地址: | 5100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损伤 手动 装置 | ||
1.一种防损伤手动吸痰装置,包括第一连接管(1)、储痰室(2)、第二连接管(4)和施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储痰室(2)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接管(1)和第二连接管(4),第一连接管(1)的一个端部设有管头(14),第一连接管(1)的内部固设有第一导流片(11)和第二导流片(12),第二连接管(4)的一端与储痰室(2)连接,第二连接管(4)的另一端与施压装置连接,施压装置包括筒体(7)、密封垫(5)、竿芯(8)、握把(9)和推手(10),筒体(7)内设有竿芯(8),竿芯(8)的两端分别设有密封垫(5)和推手(10),筒体(7)的外部依次设有刻度表(6)、第一气孔(16)、第二气孔(17)和握把(9)。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损伤手动吸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管(1)为圆管型结构,第一连接管(1)的一端设有管头(14),第一连接管(1)的另一端插入到储痰室(2)室内的中部,第一连接管(1)的管口(3)直径小于第一连接管(1)的管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损伤手动吸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头(14)为中空的球型或半球型结构,管头(14)与第一连接管(1)为一体结构,管头(14)与第一连接管(1)相连通,管头(14)由医用弹性硅胶材料制作而成,管头(14)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通孔(13)和第二通孔(15),第一通孔(13)和第二通孔(15)相对设置在管头(14)的两侧,第一通孔(13)和第二通孔(15)的孔径大于第一连接管(1)的管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损伤手动吸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片(11)和第二导流片(12)均为圆型或椭圆型片状结构,第一导流片(11)和第二导流片(12)相对设置在第一连接管(1)的内壁上,第一导流片(11)和第二导流片(12)的一端均分别与第一连接管(1)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一导流片(11)和第二导流片(12)的另一端均分别朝向第二连接管(4)的方向。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损伤手动吸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痰室(2)为中空的圆柱型结构,储痰室(2)的一端与第一连接管(1)为不可拆卸连接,储痰室(2)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管(4)为不可拆卸连接,储痰室(2)由透明硬质材料制作而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损伤手动吸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管(4)为圆管型结构,第二连接管(4)与筒体(7)的端头为可拆卸连接,第二连接管(4)将储痰室(2)与筒体(7)的内部相连通。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损伤手动吸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7)为圆筒型结构,筒体(7)的筒内径大于储痰室(2)的内径,筒体(7)的外侧壁上设有用于计量筒体(7)内部负压值的刻度表(6),筒体(7)的端尾设有握把(9),握把(9)和刻度表(6)之间设有第一气孔(16)和第二气孔(17),第一气孔(16)和第二气孔(17)均为圆形或椭圆形,第一气孔(16)和第二气孔(17)相对设置在筒体(7)的外侧壁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损伤手动吸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垫(5)、竿芯(8)和推手(10)为一体结构,密封垫(5)滑动设置在筒体(7)端头的内部,密封垫(5)的外壁与筒体(7)的内壁相贴合,推手(10)设置筒体(7)端尾的竿芯(8)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未经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80724.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单层烘干机
- 下一篇:一种农药污染土壤生态修复绿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