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儿科护理输液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082414.4 | 申请日: | 2020-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3845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1 |
发明(设计)人: | 张瑛 | 申请(专利权)人: | 镇原县第一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5/14 | 分类号: | A61M5/14;A47C1/00 |
代理公司: | 温州市品创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47 | 代理人: | 洪中清 |
地址: | 744500 ***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儿科 护理 输液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儿科护理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儿科护理输液装置,包括座椅主体和底座,底座上表面靠近座椅主体底脚的位置处一体成型有卡筒,座椅主体与卡筒形成的空间中设置有坐凳,座椅主体上靠近坐凳侧边的位置处一体成型有横杆,横杆的侧边表面上设置有限位块,限位块和坐凳为一体式结构,通过座椅主体与底座形成空间内坐凳的设置,可在人员较多时,为陪护人员提供一定的休息位置,并且利用衔接盒、连接壳体、网兜为携带的护理用具提供了一定的储放空间,同时通过挂杆与座椅主体的连接效果以及座椅主体和卡筒之间的卡连作用,提高了对护理输液装置整体便捷移动的同时也便于后期相应的拆离调节操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儿科护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儿科护理输液装置。
背景技术
输液又名打点滴或者挂水,是由静脉滴注输入体内的大剂量注射液,通常包装在玻璃或塑料的输液瓶或袋中,不含防腐剂或抑菌剂,使用时通过输液器调整滴速,持续而稳定地进入静脉,以补充体液、电解质或提供营养物质,在儿科护理输液中,常会使用到一种儿科护理输液装置,而现有的儿科护理输液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不具备更多的功能性效果,以满足人满为患时,父母对孩子的陪伴需求,并且没有较好的连接稳定性和移动调节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儿科护理输液装置的使用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儿科护理输液装置,具有较好使用实用性和更多功能性效果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儿科护理输液装置,包括座椅主体和底座,底座上表面靠近座椅主体底脚的位置处一体成型有卡筒,座椅主体与卡筒形成的空间中设置有坐凳,座椅主体上靠近坐凳侧边的位置处一体成型有横杆,横杆的侧边表面上设置有限位块,限位块和坐凳为一体式结构,横杆的内部设有限位滑槽,坐凳与横杆之间通过限位块和限位滑槽相连接,座椅主体的背部设置有套筒和衔接盒,套筒的内部穿接有挂杆,挂杆的上层部分的外侧熔连有挂钩,衔接盒的下方一体成型有连接壳体。
优选的,套筒与座椅主体相熔接,套筒外侧旋接有旋阀,套筒壁面内与旋阀一侧螺杆相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通槽。
优选的,坐凳共设置有两个且呈对称分布,横杆的一侧为非开口式结构。
优选的,衔接盒、连接壳体与座椅主体之间通过螺丝固定连接,衔接盒的前表面通过铰链铰接有拉门,连接壳体的前侧安设有网兜。
优选的,挂杆中间段部分的外侧设置有把手,把手与挂杆位一体式结构。
优选的,坐凳的上表面粘合有垫层,垫层为棉垫构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座椅主体与底座形成空间内坐凳的设置,可在人员较多时,为陪护人员提供一定的休息位置,并且利用衔接盒、连接壳体、网兜为携带的护理用具提供了一定的储放空间,同时通过挂杆与座椅主体的连接效果以及座椅主体和卡筒之间的卡连作用,提高了对护理输液装置整体便捷移动的同时也便于后期相应的拆离调节操作,增加了儿科护理输液装置的使用实用性和更多功能性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挂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坐凳与横杆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a-a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衔接盒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镇原县第一人民医院,未经镇原县第一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8241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甲状腺囊肿治疗针
- 下一篇:一种新型三轴径向校直扒皮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