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充电基座有效
申请号: | 202020083813.2 | 申请日: | 2020-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1481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8 |
发明(设计)人: | 吴柳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柳凯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2J50/10;H01R13/62 |
代理公司: | 北京惠智天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681 | 代理人: | 刘莹莹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南城***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充电 基座 | ||
1.一种充电基座,所述充电基座应用于移动电源充电,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基座包括至少一个提供载体的座体、及至少一个完全容纳,或部分移动电源的容纳仓;
所述容纳仓与座体为一体结构,或所述容纳仓与座体转动连接,或所述容纳仓与座体可拆卸式组合连接,所述容纳仓的侧壁与座体的上侧壁形成至少一个非竖直状态的倾斜面,所述倾斜面与座体构成智能终端倚靠的支架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充电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仓为一面向内凹陷形成容置空间的仓体结构,所述容纳仓的侧壁为封闭,或部分镂空,或完全镂空结构;
所述容纳仓与座体的转动连接包括铰接设置、卡接设置、可拆卸式组合连接;
所述容纳仓与座体的可拆卸式组合连接包括磁吸设置、插接设置、卡接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充电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仓为具有对移动电源充电的充电仓结构,所述充电仓与移动电源的充电方式包括:
所述移动电源具有进行充电的第一接电口,所述座体内设置有与外部电源连接的第一控制电路板,所述充电仓对应所述第一接电口位置设置接电端子,所述第一控制电路板与接电端子电性连接,所述移动电源通过所述接电端子与第一接电口相互插合电性连接;
或所述移动电源具有进行磁吸电性接触的第一接触电极,所述充电仓对应所述第一接触电极位置设置第二接触电极,所述第一控制电路板与第二接触电极电性连接,所述移动电源通过所述第一接触电极与第二接触电极相互磁吸电性连接;
或移动电源具有进行无线充电的移动电源无线接收线圈,所述充电仓对应所述移动电源无线接收线圈位置配合设置有充电仓无线发射线圈,所述第一控制电路板与所述充电仓无线发射线圈电性连接,所述充电仓无线发射线圈与移动电源无线接收线圈通过无线能量传输方式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充电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内设置有与外部电源连接的第一控制电路板,所述容纳仓与智能终端接触的一侧内置有座体无线发射线圈,所述座体无线发射线圈通过第一控制电路板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充电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对应所述智能终端的底边侧设置有稳固智能终端的卡位结构,所述卡位结构方式包括:
所述座体对应所述智能终端的底边侧凹陷形成卡位槽,所述智能终端的边侧部分插入卡位槽内;
或所述座体对应所述智能终端的边侧延伸出卡位凸起,所述智能终端的边侧部分与卡位凸起卡接;
或所述座体对应所述智能终端的边侧底面设置有防滑硅胶,所述智能终端的边侧底面与防滑硅胶相互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充电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电源包括至少一个移动过电源发射线圈,所述移动电源面向智能终端的一侧内置移动电源发射线圈;
所述移动电源发射线圈与移动电源的控制电路板电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充电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电源包括可收纳充电线,所述移动电源的侧壁凹槽形成收纳槽,所述可收纳充电线一侧固定设置在所述收纳槽内,另一侧可选择收纳状态;
所述可收纳充电线与移动电源的控制电路板电性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充电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内设置有的第一控制电路板,所述第一控制电路板与充电线通过磁吸接触电极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柳凯,未经吴柳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8381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尼龙塑料颗粒制备用双螺杆挤出机的加热机构
- 下一篇:一种水利挡土墙